•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55 | 主题:481410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科普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中医呼唤理论的创新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luoshulover
luoshulover
铁杆站友

  • 29
    积分
  • 114
    得票
  • 189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3年零197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chinese tranditional medicine.但是如果只是传统医学,只是把古人的理论来指南当前的临床中医诊治.我不知道是现在中医从业人员的无知吗?或者是没有创新精神。虽然中医学的研究人员、经费和地位远远没有现代医学的条件好?但是我认为中医学现在正处于一个危机与成长并存的时代?勇于创新,让我们不要崇古,不要媚洋.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成就中医学的新的理论.构建一个能与当代科技水平紧密联系又为国际医疗界所接受的医学体系.希望各位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7-07-15 20:31 浏览 : 8343 回复 : 166
  • 投票 2
  • 收藏 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科普与晋职称挂钩,扣满18分离岗,这些新规你怎么看?
熊父
熊父
中医科
铁杆站友

  • 121
    积分
  • 5105
    得票
  • 1643
    丁当
  • 2楼
传承与扬弃并用
2007-07-16 00:29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大家见过从患者体内取出过哪些异物?
ymg2000
ymg2000
科室保密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83
    积分
  • 859
    得票
  • 795
    丁当
  • 3楼
少说多做。我相信只要能坚持走下来的人,就是有主见的人。一个有主见的人就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看你能不能在逆境中保持你对中医的那份信任。
2007-07-16 16:2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首张“新冠患者分子全景图”
楼主 luoshulover
luoshulover
铁杆站友

  • 29
    积分
  • 114
    得票
  • 189
    丁当
  • 4楼
谢谢两位的意见,以下是我对于糖尿病脏腑病机的初步认识,与同道讨论.
在糖尿病的发病中,中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脏腑功能失调的作用。在当今这样一个重视证据与科学依据的时代,深入讨论传统医学中对于糖尿病的致病机制就显得更有必要,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对于该病的认识由来,也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医的不足之处,在临证诊治时,可以更客观地处理疾病。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很早,中医学中没有糖尿病的病名,但中医中的消渴病,非常类似糖尿病,现代中医学认为:消渴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而且这其中糖尿病占其主要部分。所以,可以认为:消渴的记载大多数与糖尿病有关。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脉搏去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奥秘。

正文

1.历代典籍中关于糖尿病脏腑病机中心脏作用的论述及评估:
1.1 历代典籍中关于糖尿病脏腑病机中心脏作用的经文及其评述:(注以下典籍引文均出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

(一)  战国:
《黄帝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注:心肺居于膈上,火热移于肺金,则金水之液涸,是以膈上之津液耗竭而为消渴也.
《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善噫嗌干,甚则色治,渴则欲饮.”
注:此寒凌心火,逼其火气上炎也.
《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渴而妄冒.”
注:脾气不能转输其津液故渴.
《灵枢经本脏篇》:“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肝脆脾脆肾脆,则俱善病消渴易伤.”
注:五脏主藏精者也,脆弱则津液微薄,故成消瘅.
《邪气脏腑病形篇》:“ 心脉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
注:消瘅者,三消之证.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滑则阳气盛而有热.盛于上则善渴.
内经中认为:心肺同居于膈上,心移寒、移热均可致消渴,移寒谓之肺消,移热谓之膈消。此外心气虚弱则津液亏少,亦发为消渴,心阳气盛则热,亦发消渴。
(二)汉代:
汉张机《金匮要略消渴病脉证治》:“消渴篇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移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不肯止.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此条中的消渴是厥阴病热胜时的一个症状,与杂病中的消渴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三)金代:
金刘完素《河问六书•消渴》:“心移寒于肺,肺消,饮少溲多,当补肺平心.死而可治,乃心肺为贼也.心移热于肺,名曰:膈消,二者心膈有热,久则引饮为消渴耳.麦门冬饮子主之.”
《三消论》:“易言天地自太虚至黄泉有六位.内经言人之身自头至足亦有六位,…….人胸腹之间,亦犹是也.肺最在上为金,主燥清,心次之为君火主热,肝又次之为风木,主温,胆又次之为相火,主极热,脾又次之为湿土,主凉,肾又次之黄泉为寒水,主寒.故心肺象天,脾肾象地,肝胆象人,……故酸入肝而养筋膜,苦入心而养血,甘入脾而养肌肉,辛入肺而养皮毛,咸入肾而养骨髓,五气亦然.故清养肺,热养心,温养肝,湿养脾,寒养肾也……故治消渴者,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肠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
所谓心肺气厥而渴者,厥论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注曰:心热入肺,久而传化,内为膈热消渴多饮也.
叔世惟言肾虚不能制心火,为上实热而下虚冷,以热药温补肾水,欲令胜退心火者,未明阴阳虚实之道也.夫肾水属阴而本寒,虚则为热,心火属阳而本热,虚则为寒.若肾水阴虚,则心火阴实,是谓阳实阴虚,而上下俱热明矣.故气厥曰:肾气衰,阳气独胜.宣明五气论曰:肾恶燥,由燥则肾枯水涸.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夫寒物属阴,能养水而泻心,热物属阳,能养火而耗水,今肾水既不胜心火,则上下俱热,奈何以热药养肾水,欲令胜心火,岂不谬哉? ”
刘完素从五运六气的理论分析了内经所谓心移热于肺之膈消和心移寒于肺之肺消. 提出治疗消渴应: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肠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同时否定了温肾法治疗消渴之法.
(四)元代:
元张从政《儒门事亲•三消当从火断》“盖五脏心为君火正化,肾为君火对化,三焦为相火正化,胆为相火对化,得其平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燔灼脏腑,而津液竭焉.故入水之物,无物不长,入火之物,无物不消.夫一身之心火甚于上,为膈膜之消,甚于中,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其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而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而不已,则消及于脾,下甚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而不已,则消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膈消者,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王太仆云:心肺两间中,有斜膈膜,下际内连横膈膜.故心移热于肺,久久传化,内为膈热消.渴多而饮者,此虽肺金受心火之邪,然止是膈消,示及于肺也.故饮水至斗,亦不能止其渴也.其状多饮而数溲,或不数溲,变为水肿者,皆是也.此消乃膈膜之消也.肺消者,心移寒于肺,肺主气,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之精气,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为常也.灵枢亦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今心为阳火,先受阳邪,阳火内郁,火郁内传,肺金受制,火与寒邪.皆来乘肺,肺外为寒所薄,阳气得施,内为火所燥.亢极水复,故皮肤索泽而痹着,溲溺则频并,上饮半升,下行十合.故曰饮一溲二者死.膈消不为所薄,阳气得宣散于外,故可治.
今代刘河间自制神芎丸,以黄芩味苦入心,牵牛大黄驱火气而下,以滑石引入肾经. 此方以牵牛滑石为君,以大黄黄芩为臣,以芎连薄荷为使,将离入坎,真得黄庭之秘旨也.”
张从政详细分析了肺消与膈消的病机。并对刘河间之神芎丸的遣方用药表示赞赏。

朱震亨《丹溪心法》“消渴证治篇:其热气上腾,心虚受之,心火散漫,不能收敛,胸中烦躁,舌赤唇红,此渴引饮常多,小便数而少,病属上焦,谓之消渴.”
朱震亨认为:主因为心气虚弱,感受热邪,心火散漫而致消渴。
(五)明代:
戴思恭《证治要诀•消渴》:“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心肾二消.宜用黄芪饮……上消中消心脾既如此热,小便涩少而反无禁,盖燥热在上,虚冷在下,阴阳不交,所以成消渴.”
“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此证消肾得之为多.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引饮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宜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加栝蒌干葛如其数,吞猪肚丸,或酒连丸,仍佐独味黄连汤,多煎候冷,遇渴恣饮,久而自愈或用糯米煮稀粥,然同颖汤梅花汤二药,于三消有渴者皆可用.若因用心过度,致心火炎上渴而消者,宜黄芪饮,加莲肉远志各半钱,吞元菟丹,仍以大麦煎汤, 间下灵砂丹.
若因色欲过度,水火不交,肾水下泄,心火自焚,以致渴者,不宜备用凉心冷剂,宜坚肾水.以济心火,当用黄芪饮,加苁蓉五味各半钱,吞八味丸,及小菟丝子丸,元菟丹鹿茸丸,加减安肾丸,皆可选用。或灵砂丹。”
戴思恭认为:心火所致之上消,主因有三:1)饮食过多,食啖辛热;2)用心过度;3)色欲过度,水火不交,心火自焚。并详述其治法。
(七)清代:
喻昌《医门法律。消渴论》“上消者,胃以其热,上输于肺。而子受母累,心复以其热,移之于肺,而金受火刑。……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张子和谓膈消犹未及于肺,至心移寒于肺,乃为肺消,如此泥文害意,非能读内经者也。岂有心移热于肺,肺传其热于膈,犹未及肺之理?必变经文为心移热于膈,传为肺消,乃不泥乎?要识心肺同居膈上,肺为娇脏,移寒移热,总之易入,但寒邪入而外束,热邪入而外传,均一肺消,而治则有分矣。”
喻昌认为:胃热上输于肺,而子受母累,心复以其热,移之于肺,而金受火刑。

1.2 糖尿病脏腑病机中心脏作用的传统认识: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心脏在糖尿病脏腑病机中作用的传统理论为:(1)心肺同居于膈上,心移寒、移热均可致消渴,移寒谓之肺消,移热谓之膈消。心为阳火,先受阳邪,阳火内郁,火郁内传,肺金受制,是其共性。肺消者:火与寒邪.皆来乘肺,肺外为寒所薄,阳气得施,内为火所燥.亢极水复,故皮肤索泽而痹着,溲溺则频并,上饮半升,下行十合.故曰饮一溲二者死;膈消者:不为寒所薄,阳气得宣散于外,故可治。(2)心气虚弱则津液亏少,或感受热邪,心火散漫而致消渴。(3)心阳气盛则热,亦发消渴。可由饮食过多,食啖辛热;用心过度;色欲过度,水火不交,心火自焚所致。
2.现代中医学关于糖尿病脏腑病机中心脏作用的论述及评估:
2.1 现代中医学关于糖尿病脏腑病机中心脏作用的经典论述:
现代中医学对于心脏在糖尿病脏腑病机中的作用并没有专门的论述。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消渴病中只在病因病机中提到: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作为病机,心脏的作用未见提及(2)。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中:(1)在上消的变证中提到心气耗伤:劳伤心志,用心过度,损耗心营,心火内燔,移热于肺,渴饮而消,此火为虚火,是上消之属于虚者。心火不平则肺无宁日,本证心火之起,多由阴虚,不生阴津,火焉自熄,唯二者合用而消息之,斯能合拍。(2)肾与心肺之间,存在水火相济,金水互生的关系。当心火旺,移其热于肺;或肺因胃灼,则金被火刑,不主通调,高源之水为暴虐所迫,不能敷布以泽润周身,转与外饮之水,建甄而下,饮一溲二。其结果必合并肾中所素蓄的水精,尽输于下,导致肾气竭绝,转属下消。反过来,肾水先亏则水不上调,上焦心肺内热生,亦能加重病情(3)。
如上所述,心脏在糖尿病脏腑病机中,现代中医学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只在上消中的虚证中心气耗伤致心虚火刑肺致消渴;此外在脏腑相关中,由于水火相济和金水互生中取得一定的作用.
2.2 现代中医学关于证本质研究的进展:
在心本质的研究中:心气虚与心阴虚的冠心病患者中,观察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的结论.遗憾的是整个心本质研究均在冠心病一病中考察,难以代替整个心本质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4)。目前,从证本质的研究没有发现心脏与糖尿病发病病机之间有确切的联系。
3.糖尿病脏腑病机中心脏作用与西医学基础研究相关性的论述:
在中医学中,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1.主血脉,2.主神志,在体合脉。中医的心脏既是心脏和血脉,也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5)。而现代西医学中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没有上述两方面导致糖尿病的证据;而作为糖尿病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故占其绝大部分;精神系统疾病也很常见。所以,在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机中心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加深研究。这方面,不是简单的心脏,而是在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和精神疾患中心脏作用的研究。

结论:
通过上述的论述与思考,虽然历史上认为:心脏可由移寒于肺、移热于肺、心气虚弱和心阳亢盛导致糖尿病,但是无论现代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都不支持心脏在糖尿病致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的观点;相反,在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和微血管)和精神疾患中,心脏可能有重要的致病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也许,心脏在糖尿病并发症脏腑病机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在糖尿病中医病机中心脏作用的探讨与思考.doc(45.5k)
2007-07-20 21:0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临床要不要去做超声,超声科待遇怎么样?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