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57 | 主题:483160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人文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总结!十七位国医大师坐镇“新冠”防治,抗疫锦囊都在这了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坐堂杏林
坐堂杏林
常驻站友

  • 4
    积分
  • 605
    得票
  • 204
    丁当
  • 1楼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流传在各地的中药防治方药可谓是多种多样,实际上也是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的结果。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全国各地多位国医大师的新冠防治推荐方药,一起学习讨论。

张学文教授提到,解放初期中国传染病很多,当时的西医也很少,疫苗也少,传染病防治主要靠中医。


针对目前疫情或和病情,西医是对症治疗,而中医则扶正祛邪,在调解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张教授曾自己琢磨出一个基础方:“沙参12g、金银花12g、连翘15g、黄芩12g、生甘草6g……咱这地方,湿症少,热症多,就这几味药材,成本小、效果好,买回来熬药、泡水喝都行,药渣也别浪费,还能拿去泡脚。”


张教授表示,中医是讲究辨证的,要根据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即使是推荐药方也非一成不变的,但也切勿病急乱投医。


张教授还提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行动上要抓紧,情绪上要放松。尤其是老年人,拥有一个良好心态很重要,不要被传言吓倒,在家通风时,注意不要着凉,健康饮食和规律的作息即可。


此次疫情,主要由于“寒湿疫毒”侵袭,也和自身正气不足(肺脾气虚)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其病机为外感寒湿疫毒,困于脾胃,气滞湿阻,发病于肺;疫情致病特点与寒邪、湿邪有共性,散寒除湿法可奏奇效。


因此,针对此次疫情,以祛邪(寒湿)、扶正(益气、补阳、滋阴)、清热解毒(疫毒)为防治总则,从而增强机体恢复能力,使邪除而身安。


祛邪药物以生炙麻黄、桂枝、草果、防风、白豆、藿香、苍术、艾叶、石菖蒲、白术、陈皮、茯苓、砂仁、薏仁等为首选;

扶正药物以人参、党参、黄芪、川附片、肉桂、枣皮、黄精、百合等为首选;

清热解毒以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黄芩、黄连、青蒿为首选。

余可随症加减,如:咳嗽加枇杷叶、贝母、竹茹、杏仁等;热重加绞股蓝、紫花地丁等;湿重加木香、厚朴、葶苈子等。


最后,强调要坚持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才能更好地利用中医药防治此次疫情。



说明:

① 本方立方宗旨,根据“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理,重心在“温”和“肺”。

② 根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故用参。究竟用何种参或黄芪,可据病情而定。

③ 本方除“温则清之、毒则解之”外,务使邪有出路,故用大黄、茯苓、薄荷、藿香,意从表、从二便而出。有发热者加柴胡。

④ 病到危重阶段,往往呈“内闭外脱”之象,宜用鲜竹沥、炒葶苈子、石菖蒲、郁金、人参、五味子、麦冬、制附子之类,可加服安宫牛黄丸之类。

⑤ 从临床实际出发,建议一人一方,方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⑥ 本病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好,不要各逞其强,延误病情。要体现出“医者仁术仁心”之原则,以消除疫病为宗旨。



熊继柏教授在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视频培训会上分享了新冠肺炎的防治方法。


熊教授结合伤寒与温病对疫情进行了分析:根据新冠肺炎的特点,属中医疫病的范畴,病因为疫疠毒气,病邪性质为温热浊毒,病位在肺,可影响胃肠。


按照辨证施治的总原则,分四期论治。


初热期

温邪犯肺

发热微恶寒。发热重恶寒轻,干咳,少痰,咽干,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或浮数。


治法:宣肺透邪。

桑菊饮和银翘散。如果有口苦,呕逆又恶寒发热,为邪犯少阳,可合用小柴胡汤或小柴胡汤合桑菊饮。


咳嗽微喘

以咳嗽为主,发热已解或不重,胸闷,咳痰,咯痰不爽,咽喉痒,兼食量差,大便不溏或大便溏等,脉滑或者是浮滑,舌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主宣发肃降,驱邪以出路。

程钟龄的止嗽散加桑贝散,也可用杏苏散。如果舌苔黄腻,胸闷,吐黄浊痰,为郁热伤肺,张仲景小陷胸汤是最为合适。


邪犯胃肠

纳差,大便溏,恶心欲呕,可兼见腹胀,疲乏,或薄黄苔,或黄腻苔,


治法:清热化浊,理气健脾。

王孟英的王氏连朴饮,《医原》里面的藿朴夏苓汤。


重症期

邪热壅肺

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胸闷,吐黄痰,脉滑数。


主方是麻杏石甘汤。


疫毒闭肺

高热、咳嗽、吐黄痰、胸闷、气促,其中有一个更重要的症状,就是便秘和腹胀,这个时候舌苔往往是黄腻苔或者黄燥苔,脉象也是滑数。


治法:通泻腑气,表里同治。

吴鞠通的宣白承气汤。


危重期

内热炽盛

神昏烦躁,胸腹灼热,逆冷,舌质红绛或苔黄或苔燥,脉数或芤脉或促脉。


治法:固脱开闭,固肺气,固肺津,泄肺热。

用生脉散,固肺气,救肺津。用三石汤,清热化浊解毒。如果出现昏迷就必须配服安宫牛黄丸。


热毒伤阴,造成阳脱

手足厥冷,全身出冷汗,体温下降。精神极度萎靡,神识淡漠,舌色晦暗,脉微细。


治法:温阳固脱。

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即参附龙牡汤,固气脱。


恢复期


肺胃津亏

口干食少,疲乏,舌红少苔,可见舌上干燥。


治法:滋养肺阴胃阴。

用沙参麦冬汤。滋养肺胃阴虚,促进饮食,解除余热。


脾肺气虚

治法:培土生金,先补脾后益肺气。

刘河间的黄芪四君子汤加陈皮、法夏,或黄芪六君子汤,也即六君子加黄芪。


关于预防,重点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熊教授还推荐了两个预防方:


一是针对虚人,尤其虚寒体质者,如老年人。以固正气,治虚寒为主。


二是针对普通人群,特别是幼年儿童人群。以辛凉御邪,清热解毒为主。以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甘草、板蓝根解毒,芦根、桑白皮清肺热,荆芥、薄荷辛凉透邪。


要注意的是预防药分量不宜重,也不需要长时间服用,三到五副即可。


周仲瑛教授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瘟毒上受”,基本病机是“湿困表里,肺胃同病,如遇素体肺有伏热者,则易邪毒内陷,变生厥脱”。周教授主张组方思路以表里双解,汗、和、清、下四法联用为主。


在中医看来,瘟疫的防护包括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素问·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可见,古人面对瘟疫,强调防重于治。


周教授强调,普通大众防疫要在提高“正气”上下功夫,如调畅情志、顺应四时、饮食有节、动静有度,平时也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保健**开展日常适度锻炼。他还推荐了“芳香辟秽、化浊解毒”的香囊方,以及针对有潜在接触史人群的清养肺气、轻清透达的茶饮方。



周岱翰教授特别为公众开出一剂保健凉茶一一清肺固元汤。


清肺固元汤

沙参15g 银花10g 连翘10g 黄芩10g 鱼腥草10g 元参15g


周教授表示,现在的“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提示病位在肺,肺的门户在鼻和咽喉,肺与大肠相表里,则邪毒的出路在二便(大、小便)的通畅宣泄,咽喉是人身肺肾经络通过的是非之地,是外邪入侵的窗口,咽部的滤泡和扁桃体布满淋巴组织,有御邪的作用,针对当下的防控时期。


结合岭南地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病机特点,周教授拟订清肺固元汤,有利咽解毒、益肺祛痰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湿浊,咽痛咳嗽的治疗,可作为一般民众的保健凉茶服用。


孙光荣教授认为,此次疫情有三个特点:“多样快速”、“多脏受损”、“辨治度难”。“多样快速”是指疫情潜伏期长、症状多样,来势猛、传播快;“多脏受损”指先后可波及肺、脾、肾、心、肝多个脏器,病情病程病势不一;“辨治度难”是指临床辨治难度较大,如卫气营血、标证本证;分消走泄等。


疫情防治中,孙教授认为要严格把握两条原则:防重于治、中西医并重。此外,他还拟定了预防方和治疗方。


预防方

“孙氏九味清瘟益气饮”

西党参10g 生黄芪15g 紫丹参10g 板蓝根15g 蒲公英12g 金银花12g 冬桑叶10g 麦门冬10g 生甘草 3g

*必要时,可以加藿香叶10g、佩兰叶6g。


治疗方

如果出现反复持续低热、头痛、咳嗽、腹泻、乏力、身疼等症状时,可试用:

北柴胡10g 淡黄芩10g  蝉蜕衣6g 桑白皮10g 宣百合10g 土茯苓30g 金银花15g 西藁本10g 蔓荆子10g 炒六曲15g 藿香叶10g 车前仁10g 生甘草5g


薛伯寿教授提到,自古以来严重瘟疫可分三种:

 ① 为张仲景时代的寒湿疫,主要善用麻桂剂,开创倡导六经辨证论治,随证治之;


 ② 为吴又可《温疫论》秽浊疫,创用达原饮,然必须融会温病学中的湿温之治;


 ③ 为余师愚《疫疹一得》火毒疫,可选用清瘟败毒饮,温疫一日三变,必须善用阻截复方而治。


王永炎院士曾指出:新冠肺炎为寒湿疫,倡导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去芍药汤。薛教授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


临床多数患者,一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邪实而正虚,故要重视表里、寒热、虚实、气血八纲,循序六经辨证论治,随证施治。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薛老认为基本属仲景“寒湿疫”、或兼见秽浊疫,并拟定了以下类型方药供同道参考。


初期:寒湿袭肺 肺气不宣

三拗汤、消毒犀角饮、不换金正气散、神术散合方

功效:温化寒湿宣透肺闭。

炙麻黄8g 杏仁9g 厚朴8g  茯苓10g 苍术10g 防风10g 陈皮9g 荆芥10g 牛蒡子8g 生甘草8g 藿香10g 

       

十神汤合消毒犀角饮

麻黄8g 升麻10g 葛根15g 芍药10g 苏叶8g 香附10g 陈皮8g 川芎10g 白芷10g

甘草10g 生姜4片 葱白3~5寸 荆芥穗8g 防风8g 牛蒡子8g 蝉衣6g

 

十神散、人参败毒饮合方

*薛老建议可加细辛增强麻黄温肺宣通化饮之功。

麻黄8g 升麻8g 葛根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川芎8g 白芷10g 苏叶10g 茯苓10g

甘草6g 羌活8g 柴胡10g 前胡10g 枳壳10g 桔梗10g 生晒参8g 苏梗10g 独活8g


初/中期:宣肺透邪,和解分消

麻杏苡甘汤、小柴胡汤、升降散、栀子豉汤合方

炙麻黄8g  杏仁9g 生薏仁12g 柴胡15g 黄芩10g 法半夏9g 党参10g 炙甘草8g 生姜4片

大枣20g 蝉衣6g 僵蚕8g 姜黄8g 炒栀子10g 淡豆豉15g


中期:肺气郁闭,湿热化毒

甘露消毒饮合三仁汤加麻黄

功效:湿热化毒,宣通肺气

连翘12g 黄芩10g 茵陈10g 滑石10g 通草5g 藿香10g 薄荷8g 菖蒲8g 白豆蔻8g

射干10g 浙贝母10g 炙麻黄8g 杏仁9g 生薏仁12g 厚朴8g


中期:寒湿闭肺,化生浊毒

麻杏苡甘汤、千金苇茎汤、升降散、凉膈散合方

功效:宣肺透邪、升清降浊、凉膈泄热。

炙麻黄10g 生薏仁15g 冬瓜仁12g 杏仁10g 芦根15g 浙贝10g 连翘12g 蝉衣6g  僵蚕9g

姜黄9g 炒栀子10g 豆豉15g 桔梗10g 黄芩10g 生甘草10g 竹叶8g 薄荷10g


重症:寒湿闭肺,邪毒炽盛

三石石膏汤合升降散、栀子豉汤

炙麻黄8g 杏仁9g 生石膏30g 生甘草8g 浙贝母10g 蝉衣6g 僵蚕9g 姜黄9g 酒军8g

黄芩10g 黄连8g 连翘12g 炒栀子10g 豆豉15g


重症:寒湿闭肺,病入少阴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去芍药汤

麻黄8g 细辛3g 炙甘草10g 制附片8g(先煎) 干姜8g 大枣6枚 生姜3片 桂枝10g


危重症:寒湿闭肺,病入厥阴

麻黄升麻汤

功效:发越郁阳、宣肺救逆、清上温下、扶正透邪。

麻黄8g 升麻10g 玉竹12g 当归12g 知母10g 炙甘草10g 生石膏15g 黄芩10g 白术10g

茯苓12g 桂枝10g 白芍12g 干姜8g 天冬10g


危重症:救逆扶正

四逆汤(制附片、干姜、炙甘草)加人参

功效:回阳救逆。


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加山萸肉、黄芪

功效:益气固脱。


*严重心律失常:可选用经方炙甘草汤。


危重症:及时用有效成药

秽浊郁闭:

苏合香丸、神犀丹;


邪毒热盛:

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希望试用青蒿素观察一些病人。


恢复期调理(辨证选用)

小柴胡汤加白术、茯苓、陈皮(即合异功散)

柴胡12g 黄芩9g 法半夏9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2g 陈皮8g 炙甘草8g 生姜4片

大枣20g


六味地黄丸合小柴胡汤

生地黄15g 山萸肉8g 山药8g 茯苓8g 泽泻6g 丹皮6g 柴胡12g 黄芩8g 法半夏8g 党参8g 炙甘草8g 生姜3片 大枣20g


六味地黄丸合生脉饮

生地黄15g 山萸肉8g 山药8g 茯苓8g 泽泻6g 丹皮6g 太子参10g 沙参10g 麦冬10g

五味子8g


竹叶石膏汤加山药、连翘、玉竹、石斛

竹叶10g 生石膏15g 党参10g 麦冬12g 炙甘草10g 山药15g 法半夏9g 玉竹15g 石斛15g 连翘12g


四君子汤加陈皮、黄芪、炒谷麦芽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8g 黄芪12g 陈皮8g 炒谷麦芽各15g


益胃汤加山药、石斛

沙参10g 麦冬12g 玉竹10g 生地15g 冰糖3g 山药15g 石斛15g


百合知母合酸枣仁汤加黄精

百合15g 知母10g 炒酸枣仁18g 茯苓12g 川芎10g 炙甘草10g 黄精15g


薛柏寿先生的老师蒲辅周先生素来强调“正气为本”、“胃气为本”,疾病之所以发生,正气衰弱是根本原因,正气的盛衰存亡对疾病的发展转归与疗效起决定性作用。患者体质的强弱,由先天禀赋,后天养护,有无故疾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治病过程中,必须时刻顾护正气,重视维护消化功能。


沈宝藩教授与三亚市中医院相关专家,根据三亚地区气温恒定不寒、不热、不燥、不湿的气候特点,以扶正抗邪为治则,共同研究制定三亚市中医院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方剂。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且预防方要注重阴阳平和、不偏不急,方中取补益药为前提,加用前已证实具有抗流感病毒有效的板蓝根、连翘,以桔梗为引,生甘草为和药又可解毒。


防病一号

黄芪15g 生白术13g 桔梗10g 连翘15g 板蓝根15g 生甘草10g

适用:偏于气虚或平和体质者。

用法:每日一剂,一日两次,五天一疗程。


防病二号

当归15g 玄参15g 桔梗10g 连翘15g 板蓝根15g 生甘草10g

适用:阴血较虚易上火的体质。

用法:每日一剂,一日两次,五天一疗程。


据王琦教授介绍,新冠肺炎为疫毒趁机入侵而发病,其内因是人体正气不足,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对于宅在家里的武汉市民,王琦提醒:调神摄生,首贵静养,情绪平和减少恐慌和忧虑,饮食宜清淡,作息宜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都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简单来说就是要外做好安全防护,内保护正气。


王琦针对本次肺炎疫情,调配以下内服、外用方,有芳香祛湿、清热解毒、辟秽驱邪的作用。内服方可选其一,服用时间为1-2周即可,外用方可据个人喜好选用。


内服方




内服方1

芦根15g 银花10g 藿香10g 红景天15g 贯众15g 虎杖12g

功效:清热解毒,芳香辟秽,利湿避瘟。

用法:煎水内服,一日 2-3 次。

*藿香芳香化湿辟秽,银花、芦根有抗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功用,在非典时期曾得到广泛运用,虎扙、贯众有抗病毒作用。


内服方2

金银花10g 芦根15g 白茅根15g 藿香10g 白芷6g 草果6g

功效:清热解毒,芳香化湿辟秽。

用法:煎水服用,一日 2-3 次。

*病毒“喜湿”,贯众、虎杖可祛湿,加强了抗病毒的作用,适合全身酸痛乏力者。


外用方


藿香20g 制苍术20g 菖蒲15g 草果10g 艾叶10g 白芷12g 苏叶15g 贯众20g

功效:芳香化浊辟秽。

用法:煎水室内熏蒸或研末制成香囊佩戴。

*吸入芳香之气有祛湿化浊,镇静安神之功效。


助力复工防疫,廖品正国医大师推出“防新冠外感方”。国医大师廖品正叮嘱市民,复工后须“避其毒气”与“正气存内”并重,并亲自为大家开出复工阶段的防疫中医药方,用于健康预防。


防新冠抗外感中医药方


生黄芪15克 白术10克 防风10克 北沙参15克 银花10克 连翘15克 薄荷10g 藿香10g 佩兰10g 桔梗1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日2次,连服7剂;小儿减半。

功效:实卫固表,透邪辟秽。


方解:生黄芪、白术、防风三药同用,为古方“玉屏风散”,能益气固表。金银花合连翘,清热解表,散邪消肿。北沙参养阴清热,配桔梗、薄荷,宣肺利咽,祛痰止咳,霍香、佩兰,芳香辟秽,祛湿化浊, 调理中焦。


该药方扶正祛邪,具有提高人体卫外正气,抗预风热,湿邪及疫毒等外邪侵袭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湿邪或疫戾之气犯肺证的预防,以及外感初期,症见微恶寒发热,咽干咽痛,咳嗽少痰,胸闷食少或大便稀溏者。


中医在治疗及防控疾病瘟疫时讲究结合时令及当地的地域特点,即是因时、因地治疗。廖教授团队,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疾病特点,结合蜀地气候特征及当季时令特点,在选用中医经典著名方剂“玉屏风散”基础上,精心遣方用药,拟得防新冠抗外感方。


针对新冠肺炎,徐经世教授按中医学理论,认为其非“六淫”邪气,而是一种“戾气”所致的“瘟疫”,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其发病急骤,病情重笃。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为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今秋冬气候异常,秋燥冬暖,有失常态,人之所居稍有不慎则易感,因此各种病毒易于孳生。


按照卫气营血和传变或转向三焦病机去加以分析,初期在卫表,首袭于肺,病居于上,当宜宣透,取方用药,需宜清凉,忌用辛温。应遵循湿郁化热,热极成毒之理,按其传变拟分轻重予以施方用药,并在临证时随机应变,同时注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拟以下基本方:


轻症

南沙参12g 炙桔梗10g   冬桑叶10g 连翘壳10g 枯黄芩10g 绵马贯众15g 大青叶15g 净蝉衣6g 藿香叶10g 信前胡10g 生甘草5g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每次150-200毫升。

注意:中药煎煮方法也很重要,如方中宣透功效之冬桑叶、净蝉衣、藿香叶之类取其性而舍其味,只需后下一沸即可。


重症

北沙参20g 杭麦冬15g 炙桔梗10g 连翘壳10g 生石膏30g(先煎) 淡竹叶10g 鲜菖蒲10g 远志筒10g 鲜芦根20g 生薏米30g 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每次150-200毫升。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症变化,严重时要随机更方,取以快捷!


预防方

双叶茶饮

霜桑叶10g 紫苏叶5g 芦根15g 鲜生姜2片 生甘草3g

开水泡服,作茶饮,日一更。




针对此次疫情,国医大师葛琳仪亲率其工作室成员,据疠毒之气致病特点,结合多年临床诊疗经验,依据江浙地区地域特征,人群普遍体质特点,研讨、制定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药预防方。


一般预防方

金银花10g 紫草10g 藏青果10g 草果10g 鲜芦根30g 薄荷10g

用于一般人群。


高危人群预防方

黄芪15g 防风10g 炒白术10g 紫草15g 金银花15g 藏青果10g 草果10g 薄荷10g

用于平素体质较弱,易于外感者,以及与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群。

用法:

煎水服用,一日2次。一般服用5-7天。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孕妇慎用,儿童减量;

2.建议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和实际情况参考加减使用;

3.无症状的人群做预防参考,已出现发热,咳嗽,肌肉疼痛、易疲劳等症状的患者,请及时至定点医院就诊。


预防新冠方

金银花10g 连翘10g 桔梗10g 贯众20g 麦冬10g 苍术10g 生黄芪15g  霍香5g 生甘草6g

加水2升,煎20分钟,取汁1.6升,每次每人200毫升,每天三次。


方解:新型冠状病毒属温病中的温疫,其病因是疫疠之气肆虐,其证候特征为温热偏盛兼夹湿邪,易化燥伤阴,其病位在肺,即叶天士大师所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对其预防应以扶助正气,宣肺散邪、解毒化湿为原则。


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桔梗宣肺利咽;贯众清热解毒;麦冬滋阴润肺、防燥邪伤肺;苍术、藿香健脾化湿,芳香辟秽;黄芪匤扶正气,卫外固表,防病邪入侵;甘草健脾胃、调诸药。


全方共起益气固表,清热解毒,宣肺散邪,芳香辟秽,化湿祛浊等功效,该方切合病机,可防邪入侵。


据刘敏如教授所言,按照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根据临床证象,辨证可以归此病为温热湿毒疫疠。现在已有许多防治方药,但对于孕妇、婴儿而言,因其生理特殊,尚不宜轻易采用口服药物进行预防。


除了要做好一般的自我防护外,可用大锅汤形式漱口清咽、洗手、消毒鞋底(垫子上浸药水擦鞋底)等。上世纪50年代,就有过采用在公共门口设立中药大锅汤。


漱口洗手药方

白芷6g 青蒿10g 秦艽15g 蒲公英20g 土茯苓20g卜荷10g 荆芥10g


三人一日量,频漱口,中药水搓洗手,孕产妇婴同样,能口服50毫升清咽部亦可行。


此外,对于日常必需出门的人,可以服藿香正气液防范湿温外感。


杨春波教授对本次新冠感染的中医病性、病位、分期与治疗、预防等几方面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认识:


属中医 “疫戾”,命名“湿热疫”

此次新冠状肺炎患者,最初集中于武汉后波及整个湖北,目前全国31个省市均有确诊病例,甚至波及国外数国,传染性非常强烈、迅速。符合吴又可《温疫论》中所说的“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属于中医的疫戾范畴,可以从中医学温病及温疫角度论治。


关于本次瘟疫的性质,杨教授认为命名为“湿热疫”比较恰当。武汉地处于江汉平原,市区内江河纵横,水域广阔,加之2019年12月连绵阴雨,这些都为湿邪致病提供物候基础。临床表现上患者舌苔的结果是80%为厚腻苔,并有纳呆、乏力、腹泻、身热不扬等不适,这是都是湿邪为病。


靶点病位上焦肺,分清主次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首发症状有三:

一是低热无恶寒;

二是干咳、咽喉干;

三是乏力,腹泻。


杨教授认为本次疫戾之邪的终极靶点仍在上焦肺,可涉及脾胃,但不应该过多突出脾胃。


中医分期施治

杨教授认为将治疗分为初期、中期(进展期)、重症期(极期)、恢复期是合理的。


建议初期可以使用藿朴夏苓汤加黄芩。


中期可以使用泻白散合甘露消毒丹,若舌苔厚浊应选达原饮加苍术,若高热不退应选蒿芩清胆汤,若而兼有大便干结可选用宣白承气汤。


重症期以实证为主,同时常易见肺气耗伤,可使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用药,若有条件,针刺治疗对于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在初期阶段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截断病情进展。中期可以很好改善症状,退热效果不错,缩短病程,预防病情往重症期发展。


中医预防

杨教授认为可用藿香、佩兰、生艾叶等芳香辟秽之品,适当烟熏居室。口服药应从健脾扶正、清热祛湿方面去考虑,不可过于苦寒,建议依据个人体质合理选择预防药物。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总结出“防疫九字”——静心气,提正气,抗浊气。


静心气——心态平和,勿燥勿扰,要对抗疫防疫有信心。


提正气——想得开、睡得足、吃得好、动得对。


抗浊气——日常做到一戴一勤三畅通,也可用中医抗浊气的方法。


中医抗浊气方法推荐:

代茶饮


(每天一付)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金银花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防风祛风解表,共奏化浊解毒,益气固表之效。


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针对普通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有特殊疾病,或是服用特殊药物的需要注意。


刮痧

刮百会、印堂、太阳穴、曲池、合谷、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或膀胱经),向下或向内、向外轻轻反复刮动。


要点:

1.刮痧板倾斜45度刮动,每个部位两三分钟,到头皮微微泛红或皮肤出痧即可。

2.刮痧之前在皮肤上抹适量刮痧油,以防损伤皮肤。

3.刮痧后注意保暖避风,2-4小时内不要洗澡。


注意:

身体虚弱者、老人、有皮肤问题者不建议刮痧。


香熏

可自制化浊辟秽香在屋内焚之(注意防范火灾)。


药物组成:艾叶、藿香、白芷、苍术、乳香、甘松、细辛、檀香、降真香。


各取相同分量的材料,打成粉末制成小艾炷样,每日焚一炷。


香囊

相同分量的藿香、佩兰、金银花、菊花、桑叶打成末,放入香囊,佩戴在身上或悬挂在屋里都可以。


艾灸

使用艾灸,可对人体经络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还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


最好选择蕲艾为原料制作的灸材,选穴大椎、肺腧、关元、膻中、足三里,按顺序轮流温灸,每穴就15-20分钟,前3天每天灸一次,3天后可以隔天灸一次。


操作方法: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2~3cm),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上述穴位。


收集不易!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20-03-02 16:39 浏览 : 105670 回复 : 66
  • 投票 46
  • 收藏 225
  • 打赏 8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本周议题:你的科研压力都来自哪里?
岐术无玄
岐术无玄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811
    得票
  • 237
    丁当
  • 5楼
长春鼠疫防疫首要医务官钟宝逊的报告中更不客气:“开始,不但人民不相信这些措施,而且招致守旧中医们的反对。中医们相信,这种疾病能够治愈,不用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这种无知导致9名中医的死亡。为防止这些中医给实施的抗击鼠疫措施进一步设置障碍,我们勉强同意他们建立一家鼠疫医院,完全由守旧的中医们管理。但是,这家医院只运行了7天,就被关闭了。因为已有2名中医,7名护士感染鼠疫死去。这些中医的死亡给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危险,终于接受了正确的防疫措施。” 这个写的好,应该醒一醒,因无知产生的代价是刻意不思进取的结果,现代中医想保住自己的饭碗就要投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轨道上来,投入到自然科学领域上来,妄想神医扁鹊华佗再世,只是痴人说梦,守住中医不是目的,医学进步发展才是光明正途!
2020-03-02 18:49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9
  • 收藏
  • 打赏 8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三脑室占位,MR平扫+增强,有病理结果(一周后公布病理)
dxy_3vxdakre
dxy_3vxdakre
中医科
铁杆站友

  • 18
    积分
  • 8909
    得票
  • 811
    丁当
  • 6楼

我的流量。基本上被这个消耗掉了。真的。

这么多的拿着果加名誉的高人在一起,那如果是意见不合还不打起来了。最重要的,还没有人可以劝得了。不是吗

再有说了,为什么人家只让姓钟的去外果指导,不是因为人家已经七八十岁了吧。而是说只是一个人,好请,人多了,就是盒饭,得需要多少。何况这个是十七位的。不是吗。

这些人,在那里坐着的,结果还是依靠大家在家里隔离把这个问题简化了。不是吗。这些拿着名誉的人,实在是可爱之极。

不过有一个好处。因为没有统一的意见,也没有统一的思路,所以也没有统一的方子,这样让这些盲从的人,也不能把某个药物,炒得很高的。基本上是不放油的那种的。不是吗。(这个为后来的其他杂症治疗时的用药的价位提高了一些好处,仅此而已)

2020-03-02 21:01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大腿占位,有病理~
楼主 坐堂杏林
坐堂杏林
常驻站友

  • 4
    积分
  • 605
    得票
  • 204
    丁当
  • 7楼
dxy_3vxdakre

我的流量。基本上被这个消耗掉了。真的。

这么多的拿着果加名誉的高人在一起,那如果是意见不合还不打起来了。最重要的,还没有人可以劝得了。不是吗

再有说了,为什么人家只让姓钟的去外果指导,不是因为人家已经七八十岁了吧。而是说只是一个人,好请,人多了,就是盒饭,得需要多少。何况这个是十七位的。不是吗。

这些人,在那里坐着的,结果还是依靠大家在家里隔离把这个问题简化了。不是吗。这些拿着名誉的人,实在是可爱之极。

不过有一个好处。因为没有统一的意见,也没有统一的思路,所以也没有统一的方子,这样让这些盲从的人,也不能把某个药物,炒得很高的。基本上是不放油的那种的。不是吗。(这个为后来的其他杂症治疗时的用药的价位提高了一些好处,仅此而已)


您把这些长者当成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的无赖之徒本来就是您自己的臆想,好吗?

人家不会单纯因为人少而请,也不会单纯因为人多就不请,这也只是您的主观臆测而已。

这些长者忧心疫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指导方法,何错之有。他们仁心仁术,然而您未必有。

中医本来就讲究辨证论治,西医也不是千人万人同用一个医嘱的。无症状、轻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单纯为了杠而杠,只说主观臆测,实则没有任何证据,这样的讨论除了浪费时间,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这只是一篇收集文,收集了一些国医大师在疫情期间提出的治疗思路和方法,跟大家分享而已,本来就有各家学说,理法方药不必拘泥于同理同法同方同药。

2020-03-03 10:02
  • 投票 4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02+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