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2 | 主题:481418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科研教育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离开了经络学说的脏腑理论必然是错误百出

  • 查看全部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fayuan_guo
fayuan_guo
铁杆站友

  • 34
    积分
  • 1191
    得票
  • 836
    丁当
  • 1楼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很多与现代医学的内容不相符的内容。这其实就是中医的特色。这个特色不仅在临床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在理论上也是站得住脚的。因为这些似乎并不符合现代生理学内容的理论,其实是来自于商末周初时代的医学实验。说白了就是经络感传实验。例如:

1、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是很多反中医人士用来攻击中医的话柄。的确心脏与神志的关系除了对大脑的供血以外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是中医的心主神志大多数是指心脏供血能力在正常状态下对神志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成为反中医人士的话柄。其实中医的脏腑学说是指的脏腑经络学说,其中就包括经络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心经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心主神志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心经的感传可以入脑到达边缘叶区域。边缘叶就是人类信息的中转站。因此心主神志的说法就可以理解了。

2、肾开窍于耳

在临床上由于肾阳虚引起的耳聋是很常见的。但是肾脏的确和内耳没有直接的关系呀!老实说肾脏的确与内耳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肾经有啊!肾经后线入颅后可以直接到达内耳。因此肾开窍于耳可以理解为肾经开窍于耳。

3、肝开窍于目

在临床中由于肝阳虚导致的眼睛干涩是很常见的。这种干涩是内在的而不是由于缺乏泪腺液引起的角膜干燥。中医解释为肝开窍于目。但是肝是一个解毒和与消化(分泌胆汁)的器官,它怎么会与眼睛的内部有关系呢?唯一的解释还是经脉。我们知道肝经入颅后进入到眼球的后方分成两支:外侧支沿着眼球外侧到外眼角分成两支:下行支到口角,内行支到眼球脉络膜的外上3/4;内行支沿着眼球内侧到内眼角分成两支:上行支夹督脉至百会穴,内行支到脉络膜的下半部分。因此对于脉络膜来说,肝经占了7/8 。肾经和脾经共占了1/8 。另外球结膜的经络是十七条(大全息区域)。因此肝开窍于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4、脾主运化

大凡学过西医解剖的都知道脾脏是血液系统的一个器官,它的功能是分解老化的红细胞。因此说脾统血是有点道理的,说脾主运化就说不过去了。其实不然。中医的脾包括了现代的脾脏和胰脏两个器官。就卑字来解释是手持一把团扇的意思。用在医学上来讲就是扇面(脾脏),扇柄(胰脏),手(十二指肠)。为什么古人要把两个脏器合在一起来讲述呢?因为中医的脾经所对应的脏器是不对称的。左侧的脾经到脾脏;右侧的脾经到胰脏。没办法只能是两脏一名了。西医的引进是比较晚的。在选用对应名词的时候把脾归入了脾脏而另选用了胰脏的名词。但是中医的理论不可能因为后世的改动而随之改动啊。所以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才有脾统血,脾主运化。但是在针灸临床中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左侧的脾经穴位主治脾脏;右侧的脾经穴位主治胰脏。

5、肺通五脏六腑

《内经》中有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书中还有实例说明。这说明肺脏与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有关的。这就更难理解了。我们知道肺脏相关的脏器只有心脏(肺动脉和肺静脉与心脏相连)其他的联系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从经络感传来讲十二经脉的确都有分支到肺脏的十个三级支气管及其区域。因此肺通五脏六腑的原话应当是肺脏中有十二条经脉的分支。

脏腑经脉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强行的把经络剥离出去再用现代医学进行批驳是无理取闹的行为。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9-01-26 02:20 浏览 : 9036 回复 : 77
  • 投票 2
  • 收藏 1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fayuan_guo 编辑于 2019-03-13 12:04
  • • 吐槽一下职称晋升吧
楼主 fayuan_guo
fayuan_guo
铁杆站友

  • 34
    积分
  • 1191
    得票
  • 836
    丁当
  • 4楼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盳盳)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其中有一段气不足则善恐,其本质是肾经后线入脑到达的部位是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的恐惧中心。临床上常见肾阳不足的小儿善恐。成人肾阳不足的人在严重的恐吓下常常会不自主的排尿。另外杏仁核也是控制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器官。因此古人发现肾(经)与智有关。

还有一段讲目(盳盳)如无所见,其本质是肾经前线到达大脑枕叶的楔叶。楔叶是大脑的视觉中枢。当楔叶的功能障碍时就会出现视物不清的情况。

2019-01-27 01:12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年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病例讨论(东方医院提供,1.27线上讨论揭秘)
楼主 fayuan_guo
fayuan_guo
铁杆站友

  • 34
    积分
  • 1191
    得票
  • 836
    丁当
  • 5楼

说一说肝肾同源

如果离开了经络学说肝与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肾脏是泌尿系统,肝是消化系统何来同源?在教材中解释为:肾藏精,肝藏血。因为精血相生故有精血同源。这个解释有一点问题这就是人体的那一部分不是靠血液来供养?

肝与肾的关系只有一条:这就是肾经前线从肾俞穴有一条分支到肝脏。这是肝与肾之间唯一的关系。

2019-01-27 10:13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吐槽一下职称晋升吧
楼主 fayuan_guo
fayuan_guo
铁杆站友

  • 34
    积分
  • 1191
    得票
  • 836
    丁当
  • 11楼
中西医打狗棒

肝肾同源。。。乙癸同源。。。水木同源。。。肝脾肾相交于三阴交



2019-01-27 14:3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实话实说,非常典型的病例,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手术,有结果)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