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8 | 主题:482806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学术新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急性发炎的中医解释(原创)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飞龙戏水1
飞龙戏水1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10
    得票
  • 4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246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是自从西医面世以后,竟然被这个只有数百年历史的后生小子逼的日渐式微,西医大量地借鉴了中药的成分,但是中医却无法充分利用西医的各项成果,结果……。中医经过了数千年的验证,要说这种经过大量验证的理论没有科学性鬼都不信,可是面对数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闭关锁医、把中医只局限在祖宗留下的那几本书里,那和满清的结局肯定一模一样。中医的前途只能是改革开放,如果要走第二条路,那仍然是改革开放,可以做各种尝试,但有一条:中医的理论基础只能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上,任何“悟”出来的“中医”,全是扯淡。

我在尝试建立新的中医理论,算是中医2.0版本吧,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发现这个新中医理论不但能充分继承传统中医的许多观点,而且还能把西医的很多研究成果吸收进来,算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一套理论,我这次就把西医对急性发炎的研究成果纳入到中医中,请方家多多指正。

先说一下中医2.0版本的基本观点吧。它把人体分为细胞、遗传枷程、血液枷程和神经枷程四个部分,枷程这个词是来源于物理,它就是调节系统,因此遗传枷程就是遗传调节系统,等等。遗传枷程负责人体的发育、免疫和组织再生等过程的调控;血液枷程分为藏器、壁器、腑器和序器四类,藏器有心藏、肺藏、脾藏、肾藏和肝藏共5个器官,负责对血液、体液等内环境的稳定性进行调控,壁器是指四肢、肌肉等消耗内环境中营养成分完成相应机能的器官,腑器是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负责与外界环境(称为腔环境)的交流,序器其实就是内分泌系统,负责协同各部分的工作步调;神经枷程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以及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以外的其他外周神经,其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负责对人体的功能态进行调控,其他外周神经负责运动、感知等辅助功能。

这初看上去只是对人体组成的重新划分,但令人惊讶的是当它在分析疾病规律的时候,其结论与传统中医的结论往往能够保持一致,反倒是与西医差异较大。我把西医中常见的“发炎”用中医2.0版本解读一下,让大家能够看看中医的优点,并看看中医2.0版本与传统中医的部分相同点和差异点。

到百度里找找,“发炎”的解释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生理反应。其中包括了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再仔细查找,“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征候,即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所构成的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液缓慢,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渗出主要是以静脉为中心,……在组织学上可以看到发生急性炎症时出现的血管渗出反应和修复过程混杂在一起的反应。并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好,先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分析吧。

传统中医认为风寒等外感疾病的病因中,内因是卫气不固,我基本赞同这个观点,因此我把发炎的第一个阶段称为伤卫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出现了“局部血管扩张,血液缓慢,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的现象,熟悉传统中医的都知道,这是湿证的特征,在中医2.0版本中也这样看,我称之为卫湿实证,它造成了局部的红肿;另外,伤卫阶段还有局部发热的现象,我称之为卫热实证;疼痛则是伤实证造成的,这事与发炎没有必然联系,暂不讨论这个现象。这样伤卫阶段就包括卫湿实证和卫热实证两个实证。

传统中医理论中把这个阶段判断为湿热,例如一些皮炎,它把伤卫阶段的时间拖得非常长,这个时候传统中医就是按湿热对待的。这和中医2.0版本的观点完全一致,由此也可以判断,西医中用于消炎的各类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要么是大寒,要么是大燥,或者寒燥兼而有之,如此才能治疗湿热证的疾病。

多数情况下伤卫阶段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数个小时,然后就进入一种有全身性反应的阶段,我称之为伤寒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更重要的是,全身出现发热的现象,这和伤卫阶段只是局部发热很不相同。诡异的是,全身明明高烧不退,患者捂着被子大喊“冷呀”。其实这个时候是由于脑部收到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这个信号是病灶细胞(含免疫细胞)发出的,神经枷程把卫热实证中局部发热的原因错误解读为是受到了寒冷的作用,以至于身体局部需要通过发热来抗衡寒冷,所以神经枷程为了抗衡寒冷而促使身体各部分发热,造成了高烧不退而患者恶寒的怪异现象,我称这种证为表寒实证。

伤寒阶段是中医研究得比较深入的领域,中医中的麻黄汤、银翘散等都针对这个阶段。注意,大家千万别认为这里所说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医,中医2.0版本只是在基础理论和诊断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在治疗方法上两者是一样的。西医没有区分伤卫阶段和伤寒阶段,治疗手段上也没有区别,所以我很看不上西医的粗疏,症状变了,现在的症状是病灶以外的部位也出现了不舒服的感觉,要以人为本的话,应该病因和症状兼治才对,这一点中医做得好。

伤寒阶段数日后,患者的病情又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特征是有脓流出,身体大汗淋漓而高烧不退。流脓当然是卫湿实证进一步严重的结果,卫湿实证影响到了神经枷程,神经枷程把局部渗液的原因错误解读为身体太干燥做出的应激反应,所以神经枷程为了抗衡干燥而促使身体各部分发汗,这种发汗不是为了降温而是为了增湿,因此对高烧没有明显影响,即使有影响也是由于水分自然挥发造成的降温,对体温而言这点降温是小儿科罢了。我把这个阶段叫做伤燥阶段。

伤燥阶段在传统中医中通常与温病相对应,对应的证型比较多,在中医2.0版本中往往不仅仅有表燥实证,还会有火证、风证、腔热证、内热证等很多复杂证型,大家可以参照温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去了解。至于西医,算了吧,他们只会对病因不会对症状,到了这个阶段通常抗生素效果不佳,他们的高招就是:一刀切之。

好了,免疫系统的急性发炎就是这三板斧:伤卫、伤寒和伤燥。三招不灵免疫系统就会抓瞎,而且就算灵光,有时候也会出现意外,例如败血症,卫湿实证和卫热实证会遍布全身,形成湿热之毒随血液流传的情形;再例如有些病中伤寒和伤燥会不断地交替出现,导致寒热往来的症状等。医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8-06-24 11:47 浏览 : 2825 回复 : 17
  • 投票 2
  • 收藏 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牙龈小泡与小包,根尖周炎要注意
我爱扁桃体学科
我爱扁桃体学科
全科
常驻站友

  • 6
    积分
  • 5696
    得票
  • 1390
    丁当
  • 2楼


古籍中“发炎”是“转红”,转红比“发炎”更科学,指出病情轻重,转归,及治疗!我研究中医“炎症”有25年了!“转红”又分许多,代表不同病机!

2018-06-24 12:33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dxy_3vxdakre
dxy_3vxdakre
中医科
铁杆站友

  • 18
    积分
  • 8882
    得票
  • 807
    丁当
  • 3楼

不伦不类。你或是按西医的规范的讲解,大家也是学习了。或者是按中医的说法,大家也学习了。这样,虽说是中西医结合了。但是,对于结合两个字的理解是需要有机的。像你这样,合了,合的谁也谁也不联系。只是针对一个症状的两个解释,没有办法对后面的进一步的提示相关的用药指导,且相互淡化了。进而越来越模糊了。建议你你还是分开吧。这样会更好一点的。    


2018-06-24 15:1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文献求助
dxy_3vxdakre
dxy_3vxdakre
中医科
铁杆站友

  • 18
    积分
  • 8882
    得票
  • 807
    丁当
  • 4楼

不伦不类。你或是按西医的规范的讲解,大家也是学习了。或者是按中医的说法,大家也学习了。这样,虽说是中西医结合了。但是,对于结合两个字的理解是需要有机的。像你这样,合了,合的谁也谁也不联系。只是针对一个症状的两个解释,没有办法对后面的进一步的提示相关的用药指导,且相互淡化了。进而越来越模糊了。建议你你还是分开吧。这样会更好一点的。    


2018-06-24 15:1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肛瘘术后恢复应该注意的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