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7 | 主题:482805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学术新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可悲:中医界的三大垃圾中医!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先贤追随者
先贤追随者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121
    得票
  • 32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7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可悲:中医界的三大垃圾中医!  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沈老师按:转载自网络署名诚信如我的《可悲:中医界的三大垃圾中医!》说到了中医的痛处,虽然未必全面和准确,却值得中医人反思。中医如果再不自爱,则不但不能复兴,还可能就此消亡了。

  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长河中,至少已有五千年以上的辉煌历程,中医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健康、智慧、神圣的象征,然而自从金元以后,中医已经严重偏离阴阳大道,剑走偏锋,要么扶阳、要么滋阴、要么清热、要么补血、要么补气,各成派系,使后学无所适从!相传至今,中医领域已经呈现三大垃圾中医:

 

  第一大垃圾中医

  辩证把脉装模作样、看病依靠西医报告!

  作为中医,其查病的工具就是三根指头,辩证标准就是四诊十二纲。四诊“望、闻、问、切”;十二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风、湿、燥、火”。

  今天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医美其名用三个指头在把脉,其实都是装模作样心不在焉,最后没有化验单就不知道从何着手。开方针对病灶,疼痛就用止痛药,气滞就用补气行气药,血瘀就用活血化瘀药,基本都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遇到癌症患者,基本无法脱离“蝎子、蜈蚣、蟾蜍、斑蝥、水蛭、壁虎、九香虫、灵芝、冬虫夏草、王不留行、西洋参、丹参、红花、牛黄、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草、半枝莲、半边莲、苦参、山慈菇、夏枯草、猫爪草、马钱子、海蛤壳、昆布、蜣螂、鳖甲、急性子、天南星、石见穿、麝香、败酱草、龙胆草、黄连、黄柏、黄芩、山慈姑、穿山甲”这些毒药、苦寒药,还美其名以毒攻毒,没有想到阴阳升降;没有想到五行生克;没有想到太过不及;没有想到内伤与外感的变化。癌症有什么毒,无非阴阳升降失常而已!多数中医既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

  有些更可悲的中医,四诊不参,十二纲不辩。不管什么病都是热药到底;有些害人的中医,不懂辩证施治,就是寒凉药物到头,最后把人治坏。这就是西医说的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的疾病。当今的患者百分之九十都是被庸医治坏的!有些中医不学无术,不好好专研医道医术,天天以攻击西医彰显自己。从来没有治好过癌症,却大吹大擂说癌症很好治!

  真正懂医道的中医,知道天有六气之偏过,人有七情之喜怒,脉有六脉之悬殊,指临三部,按寻九候,心净如水,指未离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风、湿、燥、火”之症已经了然于胸,手离三部,胸有成方。这才是真正的医中翘首。

 

  第二大垃圾中医

  自己有病输液,降压、降脂、降糖、速效救心丸从不离身。

  优秀的中医必须自己健康,首先自己没有内伤疾病,偶遇外感,正气存内则邪不伤身,如果外感六气致病,自己两副中药就可祛邪愈病。中医的精气神是代表中医的整体形象,一个病猫做中医给人治病,损害中医形象,葬送中医前程!自己有病的中医,首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中医,如果一个中医不是遇到意外事故而短命夭折,实为中医的奇耻大辱!

  更可悲的有些中医,天天为人师表,有病向飞一样,奔跑到西医院挂吊瓶、打点滴。有些中医自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缠身,天天吃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速效救心丸。还大吹特吹是某某门派正宗传人,还广招弟子,教人中医绝技,真是害人害己,笑掉大牙!

  有些人看了几本书,经过苦心包装,就号称中医旗手,自己心梗、脑梗都不知道预防治疗,最后跑到西医院住院抢救一个月才捡回一条人命,这些都是中医界的可悲之徒。

  中医辨证,不管什么疾病,无非阴阳气血受邪,病位无非表、里、半表半里,病情无非虚、实、寒、热、风、湿、燥、火。内伤无非七情虚劳、饮食起居、房事过度;外感无非六气之邪。弄清这些,病有何难!然而号称名医、大医,内伤、外感,本气致病、还是化气致病,阴、阳、表、里、虚、实则一塌糊涂,行医治病实乃害人毁医。

 

  第三大垃圾中医

  一个处方几十味中药,而且都是大处方、大剂量。

  医圣仲景为中医定规,人体无非十二经,就算十二经全部有病,每经一味中药,一个处方也无非十二味中药,人不可能十二经全病,否则就离死不远了,仲景《伤寒论》,处方基本就是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基本都是一至二味中药的处方、三至五味中药的处方居多,八味中药基本就算大方了,这样的处方已经历经两千余年,至今仍然效如桴鼓。医圣处方最大、药味最多的一个处方是薯蓣丸。

  【处方】薯蓣、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豆黄卷、甘草、人参、芎藭、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共21味中药。这个处方主要治疗气、血、阴、阳都已经失调的危重疾病,除此之外再无大方。

  如果阴、阳、气、血没有全部失调的危重疾病,用得着这么大的方吗?今天很多中医,不管什么疾病,少则十五味中药,多则三十味以上,如果我是患者,没吃这些医生的药,病情早就加重。我家祖传中医,处方有严格要求,不管什么重大疾病,开具处方一律不得超过七味中药,而且必须考虑处方煎熬后的中药口味。每次不得超过七副中药,中途必须休息七天才能继续服药。

  以我看来,凡是处方超过十五味以上的中医,基本处方治病时都是心中没底、辩证不明而没有把握,只得累加中药,处方开好了又不放心,又加一味,加了一味又不放心,接着又加一味,加来加去就变了大方。就好像有些人从家里外出,明明关好了房门,走到楼下,心里总是认为没有关好门,又反转到家门口推一下房门,其实房门是关好的!

  对于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入医道的正宗传统中医,处方基本很难超出十味以上,就算人体十二经全部出了问题,每经开一味中药,一个处方最多也才十二味中药。如果是行医五年以上的中医,还开具十七、八味以上的大方,在我开来,这些人基本上偏离阴阳大道,正宗的传统中医,处方治病绝对坚守阴阳大道,处处彰显君臣佐使引、五行生克之法则,乱开大方,除了心术不正谋财害命者外,基本都是不学无术没入医道正途的垃圾中医!

  再看下面这位宝贝中医,一个处方近百味中药,人家打枪是一发命中,他却用**遍地开花。比鸿茅药酒治百病的六十七味中药还要多,这个中医如果没有神经病,就应该自裁!如果中国中医到了这种地步,中华传统医学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转自中华中医网)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7-12-16 22:53 浏览 : 4844 回复 : 15
  • 投票 2
  • 收藏 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别来安徽六安规培了
xiaolook
xiaolook
肾脏内科

丁香园版主

  • 198
    积分
  • 5549
    得票
  • 2580
    丁当
  • 2楼
这文章以前看过,原作者自己也是对中医一知半解,想当然地喷别人。大家看个乐呵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2017-12-17 00:52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2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读博遇到导师针对
fayuan_guo
fayuan_guo
铁杆站友

  • 34
    积分
  • 1194
    得票
  • 836
    丁当
  • 3楼

见过两个开大处方的“中医”不是用旅行袋就是用麻袋装药。其中一个是治疗鼻炎的;一个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处方药味少则五十,多则过百。我想起问题所在是:

1、为了多赚点钱。

2、诊断精度不够只好用很多药来个大包围。

3、一次开药量超过一个月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好医生要根据病情加减药房和药量。

2017-12-17 03:4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城市的社区有多少钱啊
二进制
二进制
铁杆站友

  • 65
    积分
  • 2892
    得票
  • 1848
    丁当
  • 4楼

中医以宏观角度审视病证,西医则以微观视角辨别疾病。参照物、准星一大〔宏观〕一少〔微观〕如何结合?比喻提及:“心”,所涉及内容亦不完全等同。

2017-12-17 06:55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且亭读医笔记:进展性脑卒中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