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0 | 主题:481505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人文
该话题已被锁定 - 花大熊 , 2019-06-24 16:35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锁定的原因,请参考论坛规则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从心理角度解读中医八纲与脉象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erduo
erduo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53
    得票
  • 67
    丁当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168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中医八纲辨证与心理的关系

王中平

中医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的辨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与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称为八纲辨证。

我通过多年实践,发现了人的心理与中医八纲之间的一些规律,及心理对身体的对应影响。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心情和症状的表现虽然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纳为八大类,进行分析及用心理规律进行调治。

下面我谈一下心理因素与中医八纲辨证之间的相对应关系。

◎一、表里

中医根据病位的深浅,将疾病分为表证和里证。

1、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时所产生的证候。表现为:发热与恶寒并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根据得病的症状进行心理原因分析,发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当外来事物对自己有伤害或不利影响时,人们同时会有一种本能的抵抗、保护的心理,在抵抗阶段的这些心理所引发的身体症状,就是表证。当某人或某事对自己有不利影响时,人们首先产生的是保护心理,就像遇到降温天气,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加衣服保护自己。这种保护心理就会影响身体的第一保护层,即皮毛,导致发烧时无汗的症状。在产生保护心理的同时,每个人因对事物有不同的心理定位,还会产生害怕、自卑、不敢干等多种复杂心情,这些心情越重,导致身体疼痛和沉重的程度就越重。对此事产生压力和与他人无法沟通的心理,其轻重程度和鼻子堵的程度是一致的。当你对事物的心理定位是外面的、外露的、有表现的,或抵抗性强的,这时的脉象是偏浮。容易患感冒的人,可以根据此规律进行反思,治疗感冒症状,增加抵抗力。

2、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它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成因大致有三: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而致病。

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表现为: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小便短赤、便秘或腹泻呕吐、舌苔厚、脉沉。

里证三种成因的心理因素是怎样对应的呢?

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对应外在因素对你产生了影响,自己对此的抵抗和保护能力不足所产生的不平心理。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这种情况是外来干扰直接造成了伤害,人们的心理定位是面对这些伤害没有防备和抵抗能力,外来影响直接就伤害到自己了,没有前边保护、抵抗的斗争阶段。或者你的心理定位是根本不知道有外来影响,等发现了,这事就已经伤害到自己了,没有抵抗的过程,这类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三是自己对事物产生的各种不平心情,可直接按规律伤及相应脏腑;以及在饮食和劳逸方面的不平心情和表现,也可直接按规律伤及相应脏腑。

◎二、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症与热症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1、寒证

寒证,是疾病本质属于寒性的症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的阳虚或阴盛而致。《黄帝内经》把寒证分为外寒、内寒两类。外寒是外邪入侵肌表所致;内寒产生于寒邪直中脏腑,也可在肌体阳气弱的情况下出现。

常见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寒证喜热。

导致寒证的对应心理是把事物定位为不好、坏事。寒证以“不及”的心理为多,引起寒证的心情有不愿干、自卑、失望等。从心里就不想干、没有动力,所导致的身体表现就是寒证。恶寒喜暖的对应心理是面对某事觉得不好,又特别希望好。寒证脉迟,迟脉的对应心理是怕坏事发生,是拖着的阶段,想办法拖。虚寒两症也与自卑心理有关,其实有自卑心理的人也是由于对事物的定位不好、认为自己不足才自卑。抵抗不了外环境侵害的心情导致外寒。因自己某些方面不足而有自卑、孤独或失落的心情导致内寒。

2、热证

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热邪而致,也可以由自身阴虚阳盛而致。《黄帝内经》把热证分为表热、里热两大类。表热是热邪外袭肌表所致。当表热之邪入里则为里热;表寒之邪化热入里,也可以成为里热。其病机属于阳气偏盛。阴液不足的内热是虚热。

常见表现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热证喜寒。

导致热证的对应心理是把事物看得太好。以“太过”的心理为多。引起热证的心情有:烦燥、特想干、亢奋、盼望、着急等。在各种好环境中产生的着急、盼望心理,和对某些“好”接受不了的心理,以及在残酷环境里产生的不服、较劲的心情和表现,都可导致热证。怕热喜冷,口渴喜冷饮的症状,从心理规律来说是你认为是好事,但是又有接受不了的心理导致的。面红目赤的症状,是超出正常范围,觉得已经多了的心理导致。

环境好而产生的激动、亢奋、高兴、着急、盼望、紧张、赶快等心情和表现引发表热。对好环境的着急、盼望,对“好”接受不了,及对自己的着急、盼望、紧张、惦念、赶快的心情导致里热。

◎三、虚实

虚实是辨别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盛实。

1、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虚证细分又有阴虚、阳虚,表虚、里虚,气虚、血虚,五脏虚等。虚证的成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原因。

常见症状包括: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干少苔、脉虚细数等偏热症状;身疲乏力、形寒肢冷、精神委靡、自汗、舌淡胖嫩、脉虚沉迟等偏寒症状。

虚证的对应心理是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不足心理,觉得该进来的没进来,不该出去的出去了。觉得自己或别人的能力不足、信心不足、无能为力、没办法、无可奈何、达不到而导致的各种不平心理,对不足的着急、盼望等心理均可导致虚证。我在实践中发现,先天不足是由于父母用软弱、无力、胆怯的人生逻辑教育孩子造成的。对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生活环境和其他方面的信心不足和无能为力等心情和表现均可引发虚证。

虚证可分为血虚和气虚两大类。心理定位中有形的不足,如:钱、东西、用品、衣服、食物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导致血虚。心理定位中无形的不足,如:知识、政策、能力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心理导致在身体上反映出的是气虚。

只认为需要而自己又不愿去干,面对坏的事物自己抵抗不了、没有能力、勉强应付的各种心理,导致虚寒。盼望干而又无能为力,想干又受阻等各种心理,导致虚热。觉得自己不足,但遇上不好的事时有抵抗的能力、能够化解,这时是表虚。要觉得自己本身就不足,再遇上事,更抵抗不了,在表面斗争的阶段持续的时间短,这时外邪就可以入里,成为里虚。

2、实证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实证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二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

常表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重则神昏谵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导致实证的对应心理,一个是觉得自己的某种东西多了,又不能让它出去,在里边存着;还有一个是不该进来的东西却进来了。

同一件事,因为自己的心理定位不同,可能引起实证,也可能导致虚证,关键看心理定位为何。觉得进来的多了,就是实证;要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使其出去,这种定位就是虚证。比如有些人没干成什么事,但从来没觉得自己不行,都是因为别人在干扰、影响、使坏,总有一个外边的“不行、不好”,把矛盾全都推到外边去了,觉得自己没问题,自己什么都行,这时他的身体表现不是虚证,是实证。因此,同一件事,由于每个人的心理定位不同,所得的病也不一样。

中医有“久病必虚”之说。一个病开始是实证,在治疗当中逐渐转变成虚证,是什么心理造成的呢?有的人在对病的治疗过程当中越来越觉得拿它没办法、没招、没治了,这种心理定位就导致虚。有的人对病的心理定位是“我的病今年治不了也没关系,明年慢慢治。”这种定位就不容易导致虚证的产生。而有的人还算不上久病,身体就已经虚了,跟觉得没办法、没招、使不上劲、没钱等心理定位有关,所以很快就虚了。实际上是人的不足、无能为力的心理造成了身体上的虚证。

中医还有一个概念叫“久病必瘀”。原本是虚证,后来在治疗过程中演变成实证,心理因素是想让病快点好,可病就是不好,总是停留在体内不动,这个程序定位就导致瘀。心理定位的重点如果放在病上,认为病总是不好,就出现瘀,以实证为主;重点放在自己拿病没办法上,就是以虚证为主。在给久病的人进行治疗时,在治病之前要先让病人把心理调整过来,否则这种“没法治”的心理干扰,会给后续的调整增加难度。

◎四、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实际是总的分辨概念。你分辨出什么证,就表现出什么证。其余六证是在阴阳的指导下衍生出来的,把其它六证反推回去,又可归入阴阳,这样从阴阳五行的角度研究人体。其他六证是阴阳往下所对应的不同角度或题目。你分出里外,就产生了里证表证;你分出事物的好坏,就分出热证寒证;你分辨了进出,就有了实证虚证。什么都从阴阳这里来,你分出了表就有了里,里为阴,表为阳;你分出了热就有了寒,寒为阴,热为阳;你分出了虚就有了实,虚为阴,实为阳。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证总体上是“不及”的心理及表现,阳证是“太过”的心理及表现。

在八纲里也有几种病证同时出现的,从心理角度来讲是几种心理同时作用引起的疾病。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7-08-12 09:59 浏览 : 2196 回复 : 9
  • 投票 1
  • 收藏 1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浙一咋了??爆炸了???
楼主 erduo
erduo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53
    得票
  • 67
    丁当
  • 2楼

脉象与心态

王中平

通过对《黄帝内经》七情、九气学说的研究,我发现人的心理与生理、病理之间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脉象。

从中医的角度讲,脉象可反映一个人身体各部位的健康情况,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标志之一,是中医最显著的特点。疾病可反映于脉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的生理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中医把病脉分为28种。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来体现的。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至数的不同,虚实是力量强弱的不同。有些脉象又是几个脉象的结合。如洪脉和细脉是形态和气势的不同。脉象虽然有28种,但也可根据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归类。如:

浮脉与孔、散、濡、弱四脉相似,其脉位均表浅。

沉脉与伏、牢、弱脉类似,四脉者脉均在沉部,轻取均不应。

迟脉与缓、涩、虚脉相似,是速度不及之脉象。

数脉与滑、动、疾脉相似,是速度太过的脉象。……

人的情感、情绪会对脉象有一定的影响,这是能被人们所理解的,因为心情的变化会导致气血的变化,气血的变化又会造成脉的变化。关于这一点古代医书中早已有了七情对脉象影响的记载。

我认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文字有很多不同之处,七情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引申的内涵,七情正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心理对身体的影响,只是我们现代人没有真正地破译它。在七情内伤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研究,我发现人的任何一种偏激的情绪、不自然的逻辑观点,都会给身体造成相应的不良影响。而脉象是判断身体正常与否的标志之一,每种脉象都有导致其形成的心理因素,在实践中我发现,脉象和我们对事物的心理定位是一致的。

中医治病主要讲的就是平衡,中医论述的有八纲辨证。八纲的总纲是阴阳,其中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实为阳,虚为阴。在脉象的诊断中用迟数号寒热,浮沉号表里,有力无力号虚实,总体是六个大的类别。

脉象中的数脉与迟脉,有着快与慢的对应关系。用脉象判断病症,数脉中医诊断为热证,迟脉中医诊断为寒证。从心理来讲,热证对应好事,寒证对应坏事。数脉的特点是跳得快,它相对应的心理就是快,当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以着急、盼着快的心理为主,或对某事的心理定位有快这一类心情,这些心理会导致气血发生变化,而气血的变化势必引起脉象的变化,这时的脉象就表现为速度太过,是数脉。盼着好事快点到来的心情,导致脉搏跳动加快,为数脉。当人遇到认为不好的事情时,都有怕这个事发生的心情,盼着慢的心理导致迟脉,因为人们总希望坏事,慢点来,少来点。希望这事慢一点,盼着慢的不平心理,导致脉象的跳动速度过慢,为迟脉。

以脉位的深浅来分,一个是浮脉,一个是沉脉,它们是相对应的关系,在中医里浮脉属表证,沉脉属里证。从心理的角度讲,浮脉与愿意表现的心理有关,沉脉与不愿表现的心理有关。愿意表现的心理导致浮脉,不愿表现的心理导致沉脉。脉象体现的不是表面现象,而是内在的心理定位,与一个人实际表现多少无关。因为有的人在工作中有能力,但他自己本意是不愿意表现的,虽然有些场合需要他出面处理,需要他冲锋在前,但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不愿表现,照样可以是沉脉。不愿意表现的心理是“我有技术、有能力也不把这些拿出来。”导致脉位为沉脉。从性格上来说,愿意表现的人脉象以浮脉为多,不愿意表现的人脉象以沉脉为多。

浮脉与愿意表现的心理有关,正常表现时人的气血流通是正常的,那么怎样表现才出浮脉呢?中医论述浮脉属表证,表证的症状其中之一为无汗。出汗与付出的心理有关,付出与保护是对应的状态。因此,导致无汗症状的心理原因是表现出来的需要保护的心理,遇上问题你的保护状态,就可导致脉象为脉浮。保护和付出是两个相反的状态,愿意付出的心理导致出汗多。而表证脉浮的时候,不是愿意付出的概念,所以在治疗上要解表发汗,实际上发汗就是利用和保护相反的心理,达到祛除表证的效果。浮脉虽对应愿意表现的心理,但各种表现还不一样,比如遇到一个事,你心里想保护并觉得有保护能力时是浮脉,这是你能进行正邪斗争的时候。当你斗争不了的时候,就出了濡、芤、散等脉象。假如我想表现,但内心里又觉得自己不行,没有能力,没有底气,脉象就形象地变化,表面上刚要用力,一按中间是空的,意思是要表现,结果没有能力。按着中间是空的,叫做芤脉。散脉从脉象上讲是浮散无根,至数不齐,没有规律,如你心里想表现,又觉得乱了、表现不了、控制不了,就是散脉。

弦脉的形象是如按琴弦,有往起弹的劲。弦脉主肝、主筋,筋的作用是控制,伤肝的时候往往有压的劲,因为肝的特点是主宣发、疏泄,但共同的特点是控制,较劲,非要干。激动的心情也可以是弦脉。

在中医脉象中有快慢、表里、大小、有力无力,还有一点就是脉搏是否匀齐,这就涉及到了结代脉。

结、代脉是指在脉来当中,出现停顿的现象。代脉是有规律的停顿,结脉是没有规律的停顿。如你觉得某事按正常来说应该到,但突然停下了,脉停的有规律,你有精神准备,就是代脉。如果是没规律地突然停了,就是结脉。

紧脉:拽着绳锁的感觉,在中医里紧脉主寒、主痛。从心理来讲寒对应坏事,痛是气或怕的心理导致的,遇上坏事了,气与怕的心理就可表现为紧脉。

滑脉表示早期怀孕。中医形容滑脉的脉象为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其中走就有躲的意思,所以滑脉的对应心理就是藏躲。中医里也有滑脉是病症表现的,刚开始怀孕时有藏躲之意,因为在过去男女之事是背着人的,怕别人看到,虽需要进行,但又不能公开。人在生活中对很多事都可能有藏躲的心理,又要干,快点干,还不能让别人知道,这时出现的心理会导致滑脉。

实际上,我们的脉本身就是全息的,你觉得世界上哪儿不正常,这个不正常就变成身体的病,通过脉可以发现你哪儿不正常,发现以后调整。对一个事,你存了与快有关的心理,脉就快;你对慢心存不平了,脉就慢。你觉得劲大了就是实脉,觉得劲小了就是虚脉。你心理有藏躲的感觉就是滑脉,有停顿的感觉就是涩脉。脉象实际上是把我们心理的诸多方面,全息地反映到脉上了。病脉的形成与人的心理情绪波动是紧密相连的,当你按心理规律调整心态后,脉象就能恢复正常。

脉象中浮沉反映的是表现的程度,迟数是着急的程度。脉象表现可为本身的强弱、快慢、长短、大小和节律,这些不同组合成了28种脉。实际上,一个人脉象不可能特别单一,而是复合出现的。无论什么样的脉象,都是你心理定位的结果。而概括脉象的语言和我们对事物的定位是一致的。如:都是沉脉,有有力和无力的区别。它们分别是什么心理导致的呢?脉沉而有力,是因为生病时,你认为身体有能力跟病邪斗争,这时是实证;沉而无力,是气血不足,觉得斗不过病,是虚证。都是沉脉,可表现为沉中加快,也可表现为沉迟,如果脉象表现为沉而数,中医讲是由于内热所致,按心理规律则是心里着急的体现。弦脉和实脉都有有力的表现,其中实脉是自己有能力才要干,弦脉是自己有没有能力都要干,特点是较劲,是对压力和控制有抵抗的心理,如果再有能力,就是弦里还要加点实。

这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谈了一下对脉象与心理的粗浅认识,与前边提到的古代医学对七情脉象的总结是不矛盾的,他们是从不同的生理角度加以分析,总结出来的实践结果,而从心理的角度也可以从太过或不及两方面加以分析。如:

与“怒伤肝”相对应的脉象在《医学传心录》中定为弦,而在《医学入门》中说“怒伤肝脉濡”。从脉象上讲:弦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而濡是浮而细软。一个有力,一个无力,似有矛盾,但从心理的角度就很容易解释了。在七情中怒与肝相对应,怒伤肝是对心理有一种压抑的成分,如在压抑的状态下,你有反抗和控制的能力,脉象就表现为弦;如果你觉得想表现,但表现不了,动不了就是濡脉。还有急,是因为肝的对应心理与窝囊、委屈有关,遇到窝囊事儿,自己有着急赶快解决的心理。

忧伤肺,忧对应的脉象是涩,涩的对应心理是与阻力有关。还有一个是洪脉,洪脉是觉得阻力影响大。而沉涩是觉得阻力影响深。

喜伤心,《医学传心录》记载喜为散脉;《脉象图说》说过喜则脉缓。心理定位是高兴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是因为太高兴了而下面不用干了,慢慢干。而虚是高兴完了就不用干了。

恐伤肾对应沉脉,有需要动但动不了的意思。

惊伤胆:古书记载多以动不定或散为主,心理定位是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不知道下边该怎么办,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2017-08-12 10:00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江苏省内学校应届专博考试记录,供后人参考
楼主 erduo
erduo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53
    得票
  • 67
    丁当
  • 3楼

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2017-08-19 19:1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灵魂拷问:胸闷与呼吸困难有何区别?
二进制
二进制
铁杆站友

  • 64
    积分
  • 2887
    得票
  • 1833
    丁当
  • 4楼
erduo

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此乃精、气、神三者之间互动关系。谢谢!

2017-08-20 05:53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为什么有的医院患者少,工作轻松,但医生收入很高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