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8 | 主题:482972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经典研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suannai乱谈之《孔氏医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suannai78
suannai78
中医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37
    积分
  • 1882
    得票
  • 1167
    丁当
  • 143楼

评案五十九,

被虐的感觉。

2017-11-21 19:55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suannai78 编辑于 2018-02-13 22:51
  • • 文献求助
楼主 suannai78
suannai78
中医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37
    积分
  • 1882
    得票
  • 1167
    丁当
  • +1 积分
  • 144楼

       案六十,议从姊夫张蓝畦病

      从姊丈春月病感,夜使延予。予适以积痨嗽血,兼冒风寒,谢不能往。比明,延者复至,知其病之亟也,强往视之。其脉浮而大,数而不急,头疼身疼,发热有汗,胁下疼甚且填胸膈,咽喉肿疼,喘息不顺,小便短赤而热。前夕始病,夜已昏沉二次矣。出见医在客座,迎予问曰:病系何症?予曰:温症也。曰:吾固谓是温症,方已书,专待君来商。予曰:此虽温症,亦犹有辨。其脉浮大而数极,是温病之脉,但数而不甚,其为病也,亦非潮高浪涌凶猛险恶之症。只头痛身疼,发热有汗,足以尽此病、符此脉矣,其胁下疼痛诸症何来乎?夫胁下疼为少阳现症,此症一见,必兼见少阳弦细而长之脉。咽疼者,为少阴现症,此症一见,必兼见少阴沉细而短之脉。今此二脉不见,而胁下之疼,结而上攻,并胸膈而为之逆满;咽喉之疼,肿而内闭,并喘息而为之不顺,此非温之一症所能概也明矣。且此病脉不甚数,热必不甚,不应始病而即见昏沉;病才半日,邪未入腑,不应便少而兼见赤热。此皆可疑之处,不可以温病论,即不可以温病之治治之也。曰:吾以为何病?曰:此温病夹痧症也。痧之名不载于经,仲景谓之阴阳毒,世俗谓之痧瘴,亦曰瘴气,天地不正之邪气也。此病定是感温之时,兼感此气,以其气由鼻口入,咽喉先受其毒,故疼而且肿。胁下疼甚者,春令木旺,肝气用事,故邪气适合于肝气而结于胁下也。肝主疏泄,邪气乘之,其气横溢而上窜,故胸膈俱填,填甚则喘矣。且喘且填,肺气亦不下降,小便失其化源,故短而赤热也。神识之昏沉,亦是此病所致。若不急治此病,而但与清热解表,温与痧夹,岂能独退?即幸而退,而痧之为害,岂不更烈于温病哉?其杀人只在三、四日之间,不可不早图也。医曰:是矣。吾乡近有病温者,以温法治之多不愈,大都三、四日死。噫!即此病乎?予曰:决是此病。以经考之,温非杀人之症,其两感者,犹能六日。夫病至两感,温热之极重者也。一日而病两经,至三日而六经俱病矣,脏腑不通,荣卫不行,昏不知人矣。而阳明一经气血俱盛,不能遽就枯灭,必俟再历三日,阳明气尽而后死。阳明一丝不尽,人犹未遽死也。病温而死于三四日之间,不兼痧瘴,何为害之疾速若此?医乃请予立方,予以清热解肌之药治其温,和入紫金丹,以治其痧,一剂而痧症解,再剂而温病退,三剂而脉静身凉,病全瘳矣。



2017-12-06 06:49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suannai78 编辑于 2018-02-13 22:52
  • • 做统计分析被杏花开医学统计坑
楼主 suannai78
suannai78
中医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37
    积分
  • 1882
    得票
  • 1167
    丁当
  • 145楼

评案六十,

1、紫金丹:即太乙紫金丹,《霍乱论》方。山慈菇、文蛤各二两,红芽大戟、檀香、安息香、苏合香油各一两五钱,千金子霜一两,雄黄、琥珀各五钱,冰片、麝香各三钱。糊丸,每服一钱。治霍乱痧胀,暑湿温疫,水土不服,喉风痈疽,蛇犬咬伤等症。

2、两感与温痧的区别。

3、温病与痧症的区别,或者感冒与疫病的区别。

4、痧症从口鼻入,毒+壅遏气机,如泰山压顶,非开通之剂不可。

2017-12-06 06:55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suannai78 编辑于 2018-02-13 22:52
  • • 全科医疗科诊疗范围、设置标准?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注册条件?
楼主 suannai78
suannai78
中医内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37
    积分
  • 1882
    得票
  • 1167
    丁当
  • +1 积分
  • 146楼

       案六十一,议张姓某温病

       张姓某者,德州人,年二十许,病温于舟,同伴为之求予。予曰:昨犹见之,且饮且歌,今日遽病乎?曰:病甚。昏迷不醒,呼之不应,与之水则饮,不与之不索也,便溺皆不自知。予过其舟,令舁(yu,四声,抬出)出舱外。视之,面油然渥赤,闭目不言,手足亦不能自动,舌微胎而紫胀,脉数甚,可七八至。曰:此大危症。彼无亲人,不如勿药。舟人固求,有田姓者颇知医,问予曰:始病即昏迷,何也?予曰:湿热疫疠之症不同伤寒,往往于发热之始表里同病。其但见阳经症者,太阳为表,阳明为里,病虽重犹可治,为其邪尚在躯壳也;其兼见阴经症者,三阳为表,三阴为里,病甫见即属危候,为其邪深入脏腑也。如此症身热如火,面赤饮冷,阳明太阳病也。闭目不语,手足不移,少阴症也。此已阴阳同病,法在不治,而尤危不可为者,又在昏迷不醒、便尿不觉与舌色紫胀之三症。此虽热盛神昏,终是心包受邪,心为君主,病甫起而邪已乘之,安得不危?曰:若然,可用犀角地黄汤。予曰:不可。此症本属不治,即用药亦不可直泻心经,古人于此往往失于审理,吾为君悉言其义。夫心有包络,位于膻中,心君之外廓,内护之禁垣也。心无受邪之理,此热入心包,气血沸腾,神明为之昏乱矣。故古人遇此,遂有泻心、导赤诸汤剂,其实并非泻心,乃泻其经,泻其包络也。然已逼近紫闼,震动内廷矣。泻心不已,能保天君常泰乎?且夫病岂一言所可概,亦顾其其小、轻重何如耳。若只心包有热,他经无病,一泻心而天君安谧,若之何不泻?今此一症,外而阳明、太阳,内而少阴、太阴,膈之上,膈之下,皮里腹中,无非热邪弥漫,而先用犀角以泻其心,心之热一减,心之气必虚,他经之热邪复乘其虚而注之,不且如火益烈乎?更将何以善其后?夫泻热而热复,非治之善者也。再泻而再益其虚,热将更注;再热而再用其泻,虚将焉支?变证必从此加甚,危亡亦因而愈急矣。俞嘉言谓犀角率领热邪直攻心脏,正谓此也。吾为斟酌其间,心包有热且勿泻心,先泻其膈上之热,勿俾自上而下移;再泻其腹中之热,勿俾自下而上蒸。百脉皆心所合,从肌表以透其汗,勿俾外邪寻隙而内侵。小肠与心相表里,从膀胱以开其窍,勿俾内邪欲退而无门。上下四旁热势一减,膻中包络之热自徐徐而退移于他经,更于他经行其泻,则逐寇郊原,任我攻击,不至犯至尊之驾,而天君坐享清平矣。较之排闼入宫、破壁取贼者,其安危得失何如哉?特此症为至凶极险之候,即用此法,亦难保一定得生耳。田姓曰:此真高见,知出古人之上,余今日乃闻所未闻矣。遂析予书方。予用川连、黄芩、栀子凉其上,芍药、石膏、花粉清其中,滑石、木通、泽泻理其下,而重加柴、葛、薄荷以透其表,重逾六两,令多煎而急服。一剂得汗,神气少清;再剂,大汗淋漓,病遂如失。此固借有天幸,亦其病才一日,气血未亏故也。若再逾二日,则决难为矣。


2017-12-10 05:4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suannai78 编辑于 2018-02-13 22:52
  • • 山东一乡镇卫生院院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