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31 | 主题:484916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该话题已被移动 - zhangdog , 2006-06-03 08:30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移动的原因,请参考论坛规则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转贴]中医学经典著作(PDF)(共5.6GB)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 图片模式
楼主 sanerlou
sanerlou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8
    得票
  • 116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6年零6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声明一声先:许多文件为伤寒论坛(http://www.shanghan.ent)“虫子”网友自己制作,原始Torrent文件也是他制作的!现在网上有许多战友、同行、有志之士在下载,我会长期续种的!请心术不正之人不要用其中的文件去各个论坛上传换取积分、邀功、加密!!!

让五千年的中医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民众远离疾病痛苦!

请版主不用为我加任何分,我要用事实行动证明赚分的制度应该远离我们中医这片净土!

文件名见楼下:

  • 经典著作.torrent(218.95k)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5-04-14 07:44 浏览 : 43542 回复 : 339
  • 投票 6
  • 收藏 9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因疯狂敛财,哈尔滨第一医院原院长孟庆刚被开除党籍
楼主 sanerlou
sanerlou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8
    得票
  • 116
    丁当
    热
  • 2楼
file://I:\BT\经典著作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陈士铎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陈修园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冯兆张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龚廷贤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龚庭贤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黄元御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李时珍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李中梓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刘纯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陆懋修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沈金鳌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孙一奎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唐容川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万密斋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汪昂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汪石山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肯堂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孟英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吴鞠通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吴昆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武之望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徐灵胎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薛立斋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叶天士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尤在泾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喻嘉言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张景岳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张志聪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张璐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周学海医学全书 ).pdf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缪希雍医学全书 ).pdf
├─名著
││《伤寒论》疑难解读-李心机.pdf
││标本中气.pdf
││传世藏书.pdf
││串雅内外编.pdf
││存存斋医话稿@zhangdog.pdf
││读过伤寒论.pdf
││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pdf
││何仲皋《脏腑通》解说.pdf
││红炉点雪-龚居中.pdf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pdf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pdf
││活人书-朱耾.pdf
││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pdf
││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pdf
││经方实验录.pdf
││景景室医稿杂存@zhangdog.pdf
││冷庐医话@zhangdog.pdf
││临证指南医案.pdf
││灵枢经.pdf
││柳洲医话@zhangdog.pdf
││马王堆医书.pdf
││脉经.pdf
││难经.pdf
││难经本义.pdf
││难经集注.pdf
││内经知要浅解.pdf
││脾胃论.pdf
││破蟞斋医草-龚士澄.pdf
││七家诊治伏邪方案.pdf
││齐氏医案.pdf
││清宫药引精华.pdf
││伤寒论方医案选编,t88t88.pdf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pdf
││伤寒瘟疫条辨.pdf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pdf
││伤寒真方歌括-陈修园.pdf
││神农本草经.pdf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pdf
││温病条辨全文.pdf
││温热经纬.pdf
││温热论.pdf
││五运六气-任应秋.pdf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pdf
││玄珠密语.pdf
││薛氏湿热论歌诀.pdf
││研经言.pdf
││叶天士诊治大全——叶天士医案研究.pdf
││医贯.pdf
││医经秘旨.pdf
││医经原旨-薛雪.pdf
││医理衡正-丁伯荪.pdf
││医学传心录.pdf
││医学心悟.pdf
││医学真传-高士宗.pdf
││医学衷中参西录.pdf
││阴证略例.pdf
││杂病源.pdf
││增评医家心法.pdf
││章太炎医论.pdf
││折肱漫录@zhangdog.pdf
││郑钦安医术阐释.pdf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pdf
││中医运气学.pdf
││重订通俗伤寒论.pdf
││重庆堂随笔.pdf
││仲景学刊 第三辑.pdf
││怡堂散记@zhangdog.pdf
││鲙残篇@zhangdog.pdf
│├─二续名医类案
││二续名医类案-1-内科.外感.pdf
││二续名医类案-0-封面目录.pdf
││二续名医类案-2-内科.脏腑.pdf
││二续名医类案-3-内科.气血.其他.pdf
││二续名医类案-4-外科.pdf
││二续名医类案-5-妇科.pdf
││二续名医类案-6-儿科.pdf
││二续名医类案-7-五官.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3-理论研究.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0-封面.序言.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1-词语解诂.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2-学术研究发展史.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4-病证与临床研究.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5-多学科研究与实验研究.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6-近代校释珍本辑录.pdf
│├─名医类案(正续)
││名医类案.pdf
││名医类案(正续)-封面.pdf
││续名医类案.pdf
│├─清宫医案研究
││清宫医案研究-0-(目录).pdf
││清宫医案研究-1-25-301.pdf
││清宫医案研究-2-302-609.pdf
││清宫医案研究-3-610-914.pdf
││清宫医案研究-4-915-1267.pdf
││清宫医案研究-5-1268-1590.pdf
││清宫医案研究-6-1591-1923.pdf
││清宫医案研究-7-1924-2193.pdf
││清宫医案研究-8-2194-end.pdf
│├─现代著作
││《伤寒论》求是(陈亦人).pdf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当代医家论经方.pdf
││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何绍奇.pdf
││海峰验方集.pdf
││黄石屏.pdf
││几种中医简易诊断法.pdf
││金针梅花诗抄.pdf
││经方临证集要.pdf
││经方使用标准.pdf
││经方验.pdf
││临床辩证施治备要.pdf
││临证秘验录-朱晓鸣.pdf
││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pdf
││脉学心悟.pdf
││名老中医之路(二).pdf
││名老中医之路(三).pdf
││名老中医之路(一).pdf
││命门学说应用荟萃.pdf
││内经气学概论.pdf
││欧阳锜.pdf
││伤寒赋.pdf
││伤寒论方歌歌括.pdf
││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pdf
││伤寒论类药注疏.pdf
││伤寒论临床实验录.pdf
││伤寒论十四讲.pdf
││伤寒论汤证论治.pdf
││伤寒论通俗讲话.pdf
││伤寒论与临证.pdf
││伤寒名案选新注.pdf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pdf
││伤寒心悟,t88t88.pdf
││伤寒质难.pdf
││手相手纹手诊.pdf
││思考中医.pdf
││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pdf
││胎病论浅谈.pdf
││太素脉秘诀.pdf
││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pdf
││温病三字经.pdf
││温病医方撮要.pdf
││新编耳穴望诊彩色图谱.pdf
││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pdf
││医宝秘囊-王成德.pdf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pdf
││治验回忆录.pdf
││中国膏药学.pdf
││中国医药百科全书.pdf
││中华道家修炼学 上、下.pdf
││中医大辞典.pdf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pdf
││中医十大类方.pdf
││中医外感三部六经说——《伤寒论》医理探源.pdf
││仲景方与临床.pdf
││朱南孙医案选.pdf
││滋阴论-章真如.pdf
││麝火疗法.pdf
│├─御纂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01-伤寒论注.pdf
││医宗金鉴-00-封面.目录.pdf
││医宗金鉴-02-金匮要略注.pdf
││医宗金鉴-03-删补名医方论.pdf
││医宗金鉴-04-四诊心法.pdf
││医宗金鉴-05-运气心法.pdf
││医宗金鉴-06-伤寒心法.pdf
││医宗金鉴-07-杂病心法.pdf
││医宗金鉴-08-妇科心法.pdf
││医宗金鉴-09-幼科心法.pdf
││医宗金鉴-10-痘疹心法.pdf
││医宗金鉴-11-幼科种痘心法.pdf
││医宗金鉴-12-外科心法.pdf
││医宗金鉴-13-眼科心法.pdf
││医宗金鉴-14-刺灸心法.pdf
││医宗金鉴-15-正骨心法.pdf
│├─张山雷医集
││张山雷医集-00-目录.pdf
││张山雷医集-01-读素问识小录.pdf
││张山雷医集-02-难经汇注筏正.pdf
││张山雷医集-03-本草正义.pdf
││张山雷医集-04-脉学正义.pdf
││张山雷医集-05-经络俞穴新考正.pdf
││张山雷医集-06-病理学读本.pdf
││张山雷医集-07-脏腑药式补正.pdf
││张山雷医集-08-重订中风斟诠.pdf
││张山雷医集-09-沈氏女科辑要筏正.pdf
││张山雷医集-10-小儿药证直诀筏正.pdf
││张山雷医集-11-疡科纲要.pdf
││张山雷医集-12-读医考证集.pdf
││张山雷医集-13-籀簃谈医一得集.pdf
││张山雷医集-14-古今医案平议.pdf
││张山雷医集-15-籀簃医话.pdf
││张山雷医集-16-张山雷医案.pdf
│└─中药学著作
││百药效用奇观.pdf
││本草纲目.pdf
││本草三家合注.pdf
││常用中药名与别名手册.pdf
││虫类药的应用.pdf
││附子的研究.pdf
││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pdf
││实用中药炮制学.pdf
││现代本草纲目(上下卷).PDF
││小柴胡汤证研究-林伯良.pdf
││张仲景对药集.pdf
││中国中草药配伍大全.pdf
││中国中草药配伍大全正文.pdf
││中药彩色图集.pdf
││中药学(上下册).pdf
│├─中华本草
││中华本草 1.pdf
││中华本草 2.pdf
││中华本草 3.pdf
││中华本草 4.pdf
││中华本草 5.pdf
││中华本草 6.pdf
││中华本草 7.pdf
││中华本草 8.pdf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1980——1984正文.pdf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1980——1984.pdf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1820——1961).pdf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1820——1961)正文.pdf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pdf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正文.pdf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痎疟论疏.pdf
│本草乘雅半偈.pdf
│本草纲目(缺,有单行本下载).txt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pdf
│病机气宜保命集-张元素.pdf
│博济方-王衮.pdf
│产宝诸方.pdf
│产育宝庆方.pdf
│赤水玄珠(缺,有单行本下载).txt
│传信试用方.pdf
│此事难知-王海藏.pdf
│妇人大全良方.pdf
│格致余论-朱丹溪.pdf
│集验背疽方.pdf
│急救仙方.pdf
│济生方.pdf
│嘉佑补注政类本草-唐慎微.pdf
│脚气治法总要.pdf
│金匮钩玄-朱丹溪.pdf
│金匮要略注解-徐彬.pdf
│景岳全书(缺,有单行本下载).txt
│局方发挥-朱丹溪.pdf
│兰室秘藏-李东垣.pdf
│兰台轨范-徐灵胎.pdf
│类经(缺,有单行本下载).txt
│类经附翼-张景岳.pdf
│类经图翼-张景岳.pdf
│灵枢-王冰,史菘.pdf
│颅囟经.pdf
│旅舍备要方.pdf
│脉诀刊误.pdf
│明堂灸经.pdf
│名医类案.pdf
│难经本义-滑寿.pdf
│内外伤寒辨惑论-李东垣.pdf
│脾胃论-李东垣.pdf
│频湖脉学.pdf
│奇经八脉考.pdf
│千金方-孙思邈.pdf
│全生指迷方.pdf
│仁端录.pdf
│仁斋伤寒类书.pdf
│仁斋直指.pdf
│儒门事亲-张子和.pdf
│瑞竹堂经验方.pdf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pdf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刘完素.pdf
│伤寒兼证析义.pdf
│伤寒类方-徐灵胎.pdf
│伤寒论条辨.pdf
│伤寒论注解-成无己.pdf
│伤寒明理论-成无己.pdf
│伤寒明理药方论-成无己.pdf
│伤寒舌鉴.pdf
│伤寒微旨论.pdf
│伤寒直格方-刘完素.pdf
│伤寒总病论.pdf
│尚论篇-喻昌.pdf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灵胎.pdf
│神农本草经疏-缪希雍.pdf
│圣济总录篹要.pdf
│世医得效方.pdf
│寿亲养老新书.pdf
│苏沈良方.pdf
│素问-王冰.pdf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pdf
│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pdf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南总论.pdf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pdf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pdf
│汤液本草-王海藏.pdf
│铜人针灸经.pdf
│推求师意.pdf
│外科精义.pdf
│外科理例-汪石山.pdf
│外台秘要-王焘.pdf
│汪石山医案.pdf
│卫济宝书.pdf
│瘟疫论.pdf
│先醒斋广笔记-缪希雍.pdf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pdf
│续名医类案.pdf
│宣明方论-刘完素.pdf
│薛氏医案.pdf
│医经溯洄集.pdf
│医垒元戎-王海藏.pdf
│医门法律-喻昌.pdf
│医说-张杲.pdf
│医学源流论-徐灵胎.pdf
│医旨绪余.pdf
│医宗金鉴.pdf
│银海精微-孙思邈.pdf
│玉机微义.pdf
│寓意草-喻昌.pdf
│针灸甲乙经.pdf
│针灸问对-汪石山.pdf
│针灸资生经.pdf
│政类普济本事方-唐慎微.pdf
│证治准绳(缺,有单行本下载).txt
│肘后备急方-葛洪.pdf
│诸病原候论-巢元方.pdf
│绛雪园古方选注.pdf
│褚氏遗书.pdf
└─普济方
普济方-000-010.pdf
普济方-011-020.pdf
普济方-021-030.pdf
普济方-031-040.pdf
-
-
-
-
-
普济方-425.pdf
普济方-426.pdf
普济方-附录.pdf
2005-04-14 07:45
  • 投票 1
  • 收藏 2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sanerlou 编辑于 2005-04-14 07:49
  • •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记录(2021)
楼主 sanerlou
sanerlou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8
    得票
  • 116
    丁当
  • 3楼
我想同行们,埋头苦读加实践吧,不用再浪费许多时间、花心思找东西、赚积分了!有空来这里多多交流就好!

作经方家,学正统中医!远离温病派!

正统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的差异

倪海厦

我简单的说明一些有关中医的历史问题给读者听,这伤寒家与温病派的争执不是现代才有的,有其历史背景的,最早的温病二字就出现在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热论--[先夏至日为病温, 后夏至日为病暑] . 在难经中也有提出像湿温,热病,温病的名词,而伤寒论里也提到[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也就是因为这些 , 于是就造成后世的温病学说,也因为都是说热症,所以他们主张使用辛凉清解的治法治病直到今天.

在我国晋朝时有位名医叫做王叔和,他认定温病是因为四时不正之气造成的,再四百年以后,有--诸病源侯论--出现,将温病列出二十二症候,又给了温病学术的依据,在唐朝时有位名医孙思邈他着有《千金方》,同时有另位名医叫做王
焘写了--外台秘要--,此二巨著皆记载有温病的药方在内,像温毒,温热,温毒发斑,冬温,冬温发斑等症状陈述,之后我国在宋,金,元朝代时又有四大名家, 其中之一就是刘完素,这位当时之名医,将其治温热病之经验,也主张使用寒凉之药,到明朝末年时(崇祯十四年),当时因为战乱而导致人民东奔离西,居无定所,生活困苦之下造成疫病流行,而当时医师使用伤寒法治疗这疫病,却没成效,当时医家吴有成,江苏震泽人士,认为伤寒与温病二者截然不同,温病是因为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所以就在第二年,著作--温疫论--,自此以后温病治症就形成一专门学派了, 书中对于温疫的传染病源,途径,与人体的抵抗力多强等等都写得很详细,甚至于包括动物的传染如鸡瘟,鸦瘟,猪瘟,牛瘟等等,都发现到同类动物传染同样的瘟疫,不同动物间不受传染等,他虽然与王叔和都主张温病,但是二者看法却不同,因为对病源有不同的解释,简单说,王比较认定是气候造成温病,而吴比较倾向是口鼻吸引入疠气所造成的温病,吴的温疫论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专论温疫病的书,因此又加强了温病派的理论基础,到十八世纪以后,就形成温病派,而其代表人物就是清朝著名的医师叶桂,字天士, 安徽人,他先后曾拜十七位师父学习各家之长,一生没有多少著作,其《温证论治--与--临证指南医案--都是他的学生帮他编辑而成,他基本上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再逆传心包],就是由呼吸道先感染, 施治不当,就会神志昏乱,其辨证时采用[卫,气,营,血],就是卫--表,气---由表入里时,而营,血就是里症,也就是说病情由卫进入营血就是越来越重,在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芳香开窍,养阴生津之法,当时有一人与叶天士齐名,叫做薛生白,着有《温热病篇》其与叶有相同的看法,自此以后研究温病派学术的人越来越多,最有名的有两位,一是吴鞠通,另一是王孟英,吴鞠通,名塘,江苏人,此人发扬了叶天士学说,将他一生研究的医理与实际临床经验写成一书名为《温病条辨》区分温病分为上,中,下三焦来论治,上焦论呼吸病变,中焦论消化系统病变,下焦论一些虚弱等病变,他设计了[桑菊饮],[银翘散]等等很有名的温病方剂,就是现在我说的南方温病派最常用的方子,而王孟英,名士雄,他以伤寒论为经,以温病学为纬,编辑出《温热经纬》一书,大家可以参考这书来了解温病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这伤寒家与温病派已经争执数百年至今未停,1966年到1976年间,中国出现***,这一个历史悲剧共上演十年,这十年间,所有传统经方家,几乎都给斗争掉了,现存真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了,我们比方说有一万个中医,可能就只出现一位经方家,这样读者就比较了解经方家的担忧在哪了,因为伤寒金匮非常难懂,因此许多人研究后仍然不知如何使用,我们经方家采用六经辨症法,完全与温病派不同,而这六经辨症法要了解如何使用,就必须精通于黄帝内经的诊断学病理学与生理学了,但是很少人能够读懂这书,但是无论是温病派或是伤寒家都遵此书为万世经典,而真正在使用黄帝内经的只有伤寒家,温病派只是流于口头上尊称而已.
也因此我称伤寒家才是真正的正统的中医学术,其起因于此.

正统中医学是依据黄帝内经为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的主要标准.神农本草经为药物使用标准,难经为针灸使用标准,处方标准是以汉朝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中的处方为主.
过去人们称为"伤寒家"或"经方家"此类为正统中国绝学,时常令病人一剂知二剂已,然而现今
却为数极少,众医皆曰经方过峻,而不敢使用,殊不知熟读以上医书,使用经方何难之有.因为按照六经辨症法,人体一受表症时,只停于表约六天(伤寒论曰一日),过此六天没有好,病就会传入少阳或是阳明,所以必须掌握时机,务必在一有表症时,使用一方一举将之立刻驱除,如此方可以治病于初始,所以我们认为百病风之始,失去此时机,病就会入里,就会产生其他问题了,因此经方的设计都是药简力专,讲究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它非常合于易经的艮卦精神,艮卦就是止之道,按照止之道,就像小孩做错事时,就用砍断他的脚趾来做警惕,如此小孩长大就不可能做坏事了.

经方就像易经的止卦,我们一旦出方,就是雷霆万钧的一击,而训练有素的经方家因为是依照六经来做辨症,不会失误,所以我们辨症奇准,不会失手,所以所有的表症,都是一剂就好,一旦失去时机病邪入里,就会旷日废时了,而温病派运用卫气营血的辨症与温病方就做不到了,现在大陆一位中医博士刘力红,其著作--思考中医--就是由一部很明确的说明了经方家与温病派的不同,他是研究温病出身,他书中所述之医,其外号叫做--田八味--因为此医开处方从不出八味药,故得其称号,这田八味就是经方家,他因为惊讶于其治病的速效,因而反省到经方的优点,也由于他是温病派出身,因此他的体会就很深,就写了这书出来,希望温病派中医醒过来,不要再用温病方了.

目前台湾以及大陆的中医包含卫生署在内,中药药理方面都是以本草纲目为标准,方剂学是以汤头歌诀 或是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为主,处方依据是以温病条辨为主要依据,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为中医的经典之作,但是都流于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很少人懂得如何真正的使用它 .

大家并不知道著作温病条辨的吴鞠通与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实际上就是把中医误导入万劫不复之地的祸首败类,故自宋,元,明,清以来,中医一直被误解,以为要慢慢的治,中药无效等,加上很多中医偶然一方有效,就以为万病皆可,不知自己研究方向被误导,一昧的开 温病方给病人,从不进修经方,导致病人对中医药无信心,破坏中医的名声.许多中医一生研究温病,认为南方无伤寒,这又是一大误导有志学习中医的人士,数百年来的错误观念引导加上许多愚昧的中医师添油加醋,以至于今日中医不见容于多数人的心中,中医的绝学因此而逐渐失传,至为可惜.

本医学中心的创立,即有鉴于此,将以发扬"经方"为主,吾人及吾之学生必将顷一生之力,发扬正统中医为执志,期弘扬正统中医学于世界,光大中国绝学,让世人皆以中国人为荣.如吾人再不醒悟 ,下一代的年轻学子,要学习正统中医,就必须要到美国来学了.

目前我们诊所只接受已经有执照的医师来接受实际临床训练, 我年龄大了,再不教育下一代,这经方学术我担心会失传,因此回来传授我们的下一代,这就是我要教=人纪=了,大约耗时两年半的理论教学,其间将交替利用的网路视训会议,来让学生即使在台湾也可以同步的看到我在美国的实际临床,可以听到我对病情的分析与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如此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师徒教授法了,希望将来到处是经方家.

很凑巧的是,此次甄选学员时,遇到陈同道的大力支持,我一接触之下,才发现我根本是多虑了
, 因为此君不但是位最优质的经方家,而且他还认为应该从根做起,我大为叹服,真神人也,我实在多此一举,很后悔开人纪班,早知有此君已经在传承我国医门绝学在,我来搅和做什么,现在搞成我骑虎难下,又答应了学生要教,只好硬着头皮去充数了,此君在经方家中排名很前面,我是敬陪末座的,我知道台湾经方家很多, 但是大陆却凋零了,还好出个刘力红,否则真完蛋了.

我国在唐朝时代出现一位名医叫做孙思邈 , 一生活了102岁,(西医平均死亡时间是55岁.)他自小开始就博览群书,经史百家学说在20岁时就精通了,之后怀着深厚的文学根基,进入医学领域,自此一生就完全投入中医学领域了,不耻下问,到处学习,最有名的著作是--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他在自序中说
: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剂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观其一生足足有八十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他认为做一位医师必须一生勤于读书,不可荒废,不可参加轰趴,我一生尊汉张仲景与此人,所以我的诊所名汉唐医学中心, 其来有自,这位大师的成就自古以来,除汉张仲景外,无人可超越过他,从他一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师,其来有自,他自小就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因此才有深厚的国学根基,他的中医学因为是筑基在这个根基上,所以成长后研读中医书籍有何难呢?
我们应该从他的成长过程了解到,要成为一代大师,必须自小训练起,必须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才行.
上述这位陈同道就是在做这最深耕的工作,他训练的小学生居然能够背咏黄帝内经,这所台中的小学是我所看到的唯一有可能将来出现一代宗师的小学,目前台湾教育部长,是一位完全受***力影响的人,观其所干的坏事,是专门在想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去仇恨别人,如何去删改历史,这是不对的,我真是担心这怎么办,因为办教育是不可以有***力介入的,否则小朋友的思想就走偏了,台湾将来如何立足于世界上呢?
台湾人民好可怜,目前只剩这所最优质的小学存在,其他的怎么办?

人纪班的学员,我光靠说故事就可以将你们训练成为一代经方高手,但是要成为一代宗师,就必须靠自己永远不懈的勤读古书与永远的不耻下了.

转载自:汉唐中医 http://www.hantang.com
2005-04-14 07:48
  • 投票
  • 收藏 10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sanerlou 编辑于 2005-04-14 08:56
  • • 基层诊室的故事
xzy6610
xzy6610
常驻站友

  • 1
    积分
  • 0
    得票
  • 100
    丁当
  • 4楼
支持。
2005-04-14 08:33
  • 投票
  • 收藏 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微塑料成为病原体和抗药性细菌的“中心”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