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精品栏目
    微话题
    微访谈
    病例挑战
  • 找人
    查找好友
    认证专家
    专家主页
    机构主页
    可能感兴趣
  • 随便看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2 | 主题:456317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交叉学科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浅谈东西方医学之我见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xrtian
xrtian
常驻站友

  • 5
    积分
  • 12
    得票
  • 116
    丁当
  • +3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5年零3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回想曾经的学习工作经历,中西医均有涉及,现在漂在海外继续奔波在为医学理想奋斗的道路上。说不上自己有多专业,各项知识深挖起来也没专业多少,但是很想对我现在了解的医学说点什么。如果有欠缺或者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但是希望不要挑起不专业的争论。
个人认为中医多受争论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没有西医所谓的双盲实验来验证疗效,提不出可信的证据;二是许多人在读过本草和内经后,发现里面的内容不少充满了玄幻和荒诞。那么就捡这两个说说。
先说说国际医学上的大致分类。在国际医学和各种疗法的分类中,西医是主流,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处方,手术等等。但是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疗法,比如自然疗法,顺势疗法等等。以加拿大为例,FDA(也就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就提出了相应的保健品和草药的相关规范。注意:草药和保健品和两种不同的概念。草药相当于我们的中药,而保健品更倾向于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中医在西方来说,相对规范的归类应该在自然疗法中,也就是Naturopathy。这个疗法的核心就比较对应中医基础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通过人体的自愈和针灸拔罐草药水疗芳香疗法等等方法达到健康的状态。它所强调的是人体的“能动性”和“自愈性”。这还跟顺势疗法不一样(Homeopathy)。顺势疗法中的某些方面很像中医的“汗、吐、下”三法和“以毒攻毒”的前身。但是公平来说,无论是顺势疗法还是自然疗法,更侧重的是通过某些方法调动人体的机能,而不是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来强制干预人体机能的恢复。在某些方面来说,这也体现出各种医学疗法在起跑线上的差异。
有意思的是,顺势疗法和自然疗法充满了批判性,一样不被主流医学所接受。但是纵观发展,可以看出,第一,主流医学也是在各项诊断和设备以及医学知识不断更新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的。第二,即使其他医学再不被认可,许多国家仍不同程度上接受和规范它们用于现实治疗。第三,有意思的是,希波克拉底这老兄不仅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同样自然疗法和顺势疗法的思想萌芽也是起源于他。由此可见,医学是一个广博的概念,人们在不断批判性地看待和理解事物的同时,也是对自身认识的一种提高。
返回来说说中医。许多人一提起中医就很“砖家”地提到中医的不可信在于没有大样本支持,没有随机双盲的可信结果,没有流行病学数据支持等等。作为一个浅浅学过research method的同学来说,可以说整个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是支撑研究的一个基础。而中医在这个上面确实很难符合西医的研究流程,或者严格说,很难符合研究的设计。但是,学过中医的童鞋或者说对中医有浅显了解的人应该知道,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西医强调的是"evidence-based",而中医走的更像是一条由古代哲学拓展出来的道路。不太恰当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在西方学习草药学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也许很多开战的人并不太了解,“证据”也是分等级的。再以加拿大为例,维生素,矿物质,草药,顺势疗法,传统医学(以中医为主),益生菌(不是酸奶)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等被列为Natural HealthProducts。而证据等级从level I一直到level V,分别是well-design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clinical trials without randomization or control groups , descriptive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expert opinion reports, published articles(peer-reviewed),conclusions of other reputable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previousmarketing experience,和references totraditional uses. 总结来说,第一,证据的是分级的,从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实验到缺乏随机或对照组的临床实验,再到描述和观察性研究,再到专家报告,同行评论总结,最后到借鉴传统用法,证据的可信度虽然在下降,但是临床上仍然有研究和可参考的意义。就像设计实验,不是阴性结果就等于无意义。也不是说只要实验就一定要双盲随机临床才有意义。学习的时候发现,就草药来说,传统医学和用法,不仅仅局限于中草药,有相当一部分的药物evidence的等级能达到level II,然后I,III也不在少数。要知道一个实验从研究,设计到最后的结论,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检验才能得到的。麻黄对心功能的影响,人参抗疲劳等等,都有相当高的证据等级来支持的。我们目前有证据支持的药物只是一小部分,没有研究到的,不等于无效,不等于不存在,只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等待。推荐想要了解的更多的同学入门阶段瞅瞅一本叫做“NaturalStandard Herb & Supplement Guide: An Evidence- Based Reference”,里面对证据等级的分类及相对应的疗效,研究史,禁忌症等都有论述。看看除了中草药还有非洲的欧洲的美洲花花草草都怎么出现在外国人的传统医学中。
再来说说为什么中医药中有那么多看似荒诞的东西存在。这点上我就不如研究医史的同学了。但是个人理解有如下几点。第一,在希波克拉底老兄把医学真正成为一个体系独立出来之前,许多国家(古代)里,巫医是不分的。巫术往往跟神话传说有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社会和自然事物的认知。哲学认为从唯心到唯物,但是能说唯心就不存在了么?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现在,我们可能更愿意称之为信仰。其实在西方国家,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研究,记得当时有段时间对转世和来生等等很感兴趣,居然从国外朋友那里下到了不少著作读了读。如果你要问我相信么?我的回答是相信。不是无法解释的,或者难以理解的东西就是不存在。否则什么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话题扯远了。学过医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医的繁体和异体写法主要有两种,“醫”体现了医,酒,兵器(待指正)的关系,而另一种写法“毉”则体现了医,巫,兵器(同上)的关系。古代人们的思想多停留在饮食(汤液醪醴),器型(与战争,祭祀等有关)以及巫术中,那个时候对“病”的认识与现在大不相同,当时对“治疗”的概念往往融合了当时人们能想到和利用的一切资源。引申来说,当时对未知事物的处理是停留在与神话,图腾,自然相结合的那么一种状态。第二,中医的人为缺失也导致了一定的理解障碍。这个就不得不说到我们的一场著名革命。在那场革命之前,中医还保留有“祝由科”。祝由,咒禁等科与神婆神汉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与道家,祭祀等密切相关。如果非要找类似,那么与现代所说的心理学,以及西方的通灵术有一定的类似性。中医作为一个医学体系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其中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却缺失了,对比其他更能深入实质化研究的内容来说,一些文化思想性的东西没有被好好发展和甄别,再加上断章取义的理解,导致了现在整体思想的偏颇。总而言之,从基础层面讲,你可以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更高一层角度讲,中医需要理解的不仅是医学本身,更是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最后零零碎碎说说其他与我经历有关的内容。出国以后,偶尔会回想起曾经临床的日子,很是感慨。第一,遗憾。遗憾当时条件所限,没有更好更多的深入学习,交流的机会。现在溜达溜达丁香园,翻翻柳叶刀,发现国内外的研究的更新真的令人相当惊叹,常常有读过一篇文章,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好像思维的某一点一下子就被刷新了一样。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刷新,更有思维模式的刷新。所以强烈希望还奋斗在临床的同学,能有时间多多关注前沿动态。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许多东西是共同交融的。第二,当回忆肿瘤病人的治疗时,抛开放化疗,对于要不要积极治疗这个问题,多了一些想法。国外曾有报道说,相比生存期的延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整个过程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许多肿瘤临床医生,在自己得肿瘤以后,往往选择的是保守治疗,然后改善生活质量。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疾病的发展过程,时间,预后等等。生存期延长几个月,几周这些已经不是一个充满诱惑性和某种夸大成分的必须条件。相反,后期的人文关怀,对症治疗,信仰的支撑,甚至对生命的反思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时候像安乐死等伦理方面的争论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第三,在疾病教育和医患交流方面,国内相对落后。学教育的没有医学知识,学医的很少接受相关的教育学培训。这也是现在医患矛盾的一个原因。在出来之前,我从来没有接受任何关于交流,咨询,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所有知识都来自于临床借鉴上级大夫的处理经验。也从来不知道如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如果帮助患者设定目标,鼓励患者实现目标,如何激发他们的个人潜力。反观国外,这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哪怕你的医学水平不够,交流技能也是必须要到位的。第四,思维的训练太少。记得上学期一门叫做critical theory的课程简直就是哲学课。但是国内的哲学课往往是忘一半然后记一半去应试,在现实中照样不知道该怎么思考。国外是一种扩展思维模式的训练,教你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Professional不止体现在专业上,还有思维模式上。中西医皆是如此。在这点上,我还是一定程度上比较欣赏西方的态度,虽然有争论,但是仍然在发展,比如FDA对自然健康食品的定义,比如美国已经把东方医学纳入到治疗体系中。没想到“兼收并蓄”这四个字现在被外国人用得更好了。
最后的最后,引用我临床同学的一句话来结尾“古典西医,现代西医,中医,其他体系的医学,都算上,可以用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去改进,但不要轻易言废弃。因为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很奇妙的词,叫“可能性”。医学也一样,多留一线可能性,就多留出一些希望,多留出一条路!这可能是不同体系医学存在的价值吧!” 希望所有同仁共勉!~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4-11-05 22:59 浏览 : 3436 回复 : 49
  • 投票 7
  • 收藏 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中疾控报告:在京就诊鼠疫患者疑在家挖土时感染
燃烬
燃烬
铁杆站友

  • 25
    积分
  • 285
    得票
  • 1183
    丁当
  • 2楼
现在中医版内关于中医废进的问题貌似已经看不到了,这个帖子其实发到医学哲学版可能会引起更多关注。
2014-11-05 23:4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0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生须知
huangzhi6366153
huangzhi6366153
针灸科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72
    得票
  • 1257
    丁当
  • 3楼
说的好
2014-11-06 00:10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那些不可忽视的胸痛患者不典型心电图!
医道同行
医道同行
常驻站友

  • 9
    积分
  • 980
    得票
  • -154
    丁当
  • 4楼
燃烬
现在中医版内关于中医废进的问题貌似已经看不到了,这个帖子其实发到医学哲学版可能会引起更多关注。

哲学版已经成了中医黑吵架版。。。
2014-11-06 07:3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丁香早知道 - 12.2 | 选学硕以为能多发文章,找工作时却毫无退路!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