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55 | 主题:481410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药天地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中药学习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 图片模式
楼主 zhangpengfe200
zhangpengfe200
中医内科

执考辅导小组骨干站友

  • 270
    积分
  • 3457
    得票
  • 6752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6年零158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前言】中药就是我们每一位中医人手中的武器,只有我们对其了解、熟悉甚至熟悉到将其当做我们自己身上的某一个部位时,我们才能在与疾病斗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于是本着对中药学习的重要性这一原则,本帖选择了临床中常用的一百多种中药,首先选择《神农本草经》、《本草备要》这两本本草专著,作为对中药药性、功效的解释和分析;其次选择明代大家李中梓的《医宗必读》、民国时期医学鸿儒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作为对中药药性和作用的进一步解读,非常切合临床;最后选择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案来对中药作进一步的阐发,其中每个医案都是精品,有些甚至能让我们读后拍案叫绝。如果大家看到本贴后,能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悟、有所进步,就达到了我写本贴的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都携起手来,从中药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汇小流而成江海,不断拓展我们的知识量,我们就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医界的大家,同样我们也一定能将中医发扬光大。
本贴可能要费很大的时间,但我会尽我所能逐步完善,当然也可能在以后完善过程中不断加入更好地东西,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1、黄芪(出自《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上品。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本草备要》:甘温。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为补药之长,故名耆,俗作芪。皮黄肉白,坚实者良。入补中药槌扁,蜜炙。达表生用。茯苓为使,恶龟甲、白鲜皮,畏防风。
《医宗必读》:黄芪,味甘,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茯苓为使,恶龟甲、白鲜皮。嫩绿色者佳。蜜炙透。补肺气而实皮毛,敛汗托疮,解渴定喘;益胃气而去肤热,止泻生肌,补虚治痨。风癞急需,痘疡莫缺。种种功勋,皆是补脾实肺之力。能理风癞者,经谓:邪之所腠,其气必虚。气充于外,邪无所容耳。按:黄芪实表,有表邪者勿用;助气,气实者勿用。多怒则肝气不和,亦禁用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耆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本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
1、沧州程家林董氏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动则自汗,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为其脉迟,疑是心肺阳虚,询之不觉寒凉,知其为胸中大气下陷也。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俾用一两煎汤服之。其族兄捷亭在座,其人颇知医学,疑药不对证。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错,余职其咎。”服后,果诸病皆愈。捷亭疑而问曰:“《本经》黄芪原主大风有透表之力益大,与自汗证不宜,其性升而能补,有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今单用生黄芪两许,而两证皆愈,并心中怔忡亦愈,其义何居?”答曰:“黄芪诚有透表之力,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用于发表药中,既能得汗,若其阳强阴虚者,误用之则大汗如雨不可遏抑。惟胸中大气下陷,致外卫之气无所统摄而自汗者,投以黄芪则其效如神。至于证兼满闷而亦用之者,确知其为大气下陷,呼吸不利而作闷,非气郁而作闷也。至于心与肺同悬胸中,皆大气之所包举,大气升则心有所依,故怔忡自止也。”董生闻之,欣喜异常曰:“先生真我师也。”继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又服两剂以善其后。
2、《本经》谓黄芪主大风者,诚有其效。奉天铁岭傅光徳夫人,年二十余。夏日当窗 而受风,觉半身麻木,其麻木之边,肌肉消瘦,浸至其边手足若不随用。诊其脉,左部如常,右部似有郁象,而其麻木之边适在右,知其经络为风所袭不能宣通也。为疏方用生黄芪一两,当归八钱,羌活、知母、乳香、没药各四钱,全蝎二钱,全蜈蚣三条,煎汤服一剂见轻,又服两剂全愈。
3、《本经》谓黄芪主久败疮,亦有奇效。奉天高等师范书记张纪三,年三十余。因受时气之毒,医者不善为之清解,转引毒下行,自脐下皆肿,即又溃烂,睾丸露出,少腹出孔五处,小便时五孔皆出尿。中西医者皆以为不可职,遂舁之至院中求为治疗,惴惴惟恐不愈。愚晓之曰:“此证尚可为,非多服汤药,俾其自内长肉以排脓外出不可。”为疏方生黄芪、花粉各一两,乳香、没药、银花、甘草各三钱,煎汤连服二十余剂。溃烂之处,皆生肌排脓外出,结疤而愈,始终亦未用外敷生肌之药。
4、黄芪之性,又善利小便。盐山王瑞江,气虚水肿,两腿尤甚,用生黄芪、威灵仙治愈。奉天本溪湖煤铁公司科员王云锦,年四十余。溺道艰涩,滴沥不能成溜,每小便一次,必须多半点钟。自两胁下连腿作疼,剧时有如锥刺。其脉右部如常,左部甚微弱,知其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故作疼痛,且不能疏泄(《内经》谓肝主疏泄),故小便难也。为疏方用生黄芪八钱,净萸肉、知母各六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续断各三钱,煎服一剂,便难与腿胁疼皆见愈。又为加柴胡钱半,连服二十剂全愈。至于萸肉酸敛之性,或有疑其用于此方不宜者,观后山萸肉解自明矣。
5、黄芪之性,又善开寒饮。台湾医士严坤荣来函,言其友避乱山中,五日未得饮食,甫归,恣饮新汲凉水,遂成寒饮结胸,喘嗽甚剧。医治二十余年,吐之、下之、温之,皆分毫无效。乞为疏方,并问《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有服生硫磺法,不知东硫磺亦可服否?因作书以答之曰:“详观来案,知此证乃寒饮结胸之甚者。拙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理饮汤原为治此证的方,特药味与分量当稍变更,今拟用生黄芪一两,干姜八钱,于术四钱,桂枝尖、茯苓片、炙甘草各三钱,川朴、陈皮各二钱,煎汤服。方中之义,用黄芪以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自能运化水阴,仲景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而黄芪生用,同干姜、桂枝又能补助心肺之阳,心肺阳足,如日丽中天,阴霾自开也。更用白术、茯苓以理脾之湿,厚朴、陈皮以通胃之气,气顺温消,痰饮自除。用炙甘草者,取其至甘之味,能调干姜之辣,而干姜得甘草且能逗留其热力,使之绵长,并能和缓其热力使不猛烈也。至东硫磺,择其纯黄无杂质者,亦可生服,特其热力甚微,必一次服至钱许方能有效,若于服汤药之外,兼用之以培下焦之阳,奏效当更捷也。”此信去后,两阅月又接其函,言遵方用药,十余剂病即脱然全愈。
6、黄芪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本村张媪年近五旬,身热劳嗽,脉数至八至,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煎汤服不效,继用左归饮加减亦不效。踌躇再四忽有会悟,改用生黄芪六钱,知母八钱,煎汤服数剂,见轻,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连服十剂全愈。盖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天地将雨之时,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四合,大雨随之。黄芪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大具阳生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膏泽优渥,烦热自退,此不治之治也。况虚劳者多损肾,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而生水之功益普也。至数剂后,又加丹参、当归者,因血痹虚劳《金匮》合为一门,治虚劳者当防其血有痹而不行之处,故加丹参、当归以流行之也。
7、黄芪之性热矣,有时转能去热。奉天安东刘仲友,年五十许。其左臂常觉发热,且有酸软之意。医者屡次投以凉剂,发热如故,转觉脾胃消化力减,其右脉如常,左脉微弱,较差于右脉一倍,询其心中不觉凉热,知其肝木之气虚弱,不能条畅敷荣,其中所寄之相火鱼郁于左臂之经络而作热也。遂治以生黄芪、净萸肉各八钱,知母五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赤芍各三钱,两剂左脉见起,又服十剂全愈。
8、黄芪之性,又善治肢体痿废,然须细审其脉之强弱,其脉之甚弱而痿废者,西人所谓脑贫血证也。盖人之肢体运动虽脑髓神经司之,而其所以能司肢体运动者,实赖上注之血以涵养之。其脉弱者,胸中大气虚损,不能助血上升以养其脑髓神经,遂致脑髓神经失其所司,《内经》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也。拙拟有加味补血汤、干颓汤,方中皆重用黄芪。凡脉弱无力而痿废者,多服皆能奏效。若其脉强有力而痿废者,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又因上升之血过多,排挤其脑髓神经,俾失所司,初起最忌黄芪,误用之即凶危立见。迨至用镇坠收敛之品,若拙拟之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治之。其脉柔和而其痿废仍不愈者,亦可少用黄芪助活血之品以通经络,若服药后其脉又见有力,又必须仍辅以镇坠之品,若拙拟之起痿汤黄芪与赭石、蛰虫诸药并用也。
9、黄芪升补之力,尤善治流产崩滞。县治西傅家庄王耀南夫人,初次受妊,五月滑下二次,受妊至六七月时,觉下坠见血。时正为其姑治病,其家人仓猝求为治疗,急投以生黄芪、生地黄各二两,白术、净萸肉、煅龙骨、煅牡蛎各一两,煎汤一大碗顿服之,胎气遂安,又将药减半,再服一剂以善其后。至期举一男,强壮无恙。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4-08-21 21:04 浏览 : 12403 回复 : 136
  • 投票 10
  • 收藏 7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zhangpengfe200 编辑于 2014-10-22 20:57
  • • 给饶毅教授的回复
楼主 zhangpengfe200
zhangpengfe200
中医内科

执考辅导小组骨干站友

  • 270
    积分
  • 3457
    得票
  • 6752
    丁当
  • 2楼
2、白术(出自《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术(《本经》中苍术、白术不分):上品。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吴普》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一名天苏,一名山姜。
《名医》曰: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暴干。
《本草备要》: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在血补血,在气补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燥湿能利小便,生津液,止泄泻。消痰水肿满,黄疸湿痹。补脾则能进饮食,祛劳倦,止肌热,化癥癖。和中则能已呕吐,定痛安胎。血燥无湿者禁用。能生脓作痛,溃疡忌之。肥白者出浙地,名云头术;燥白者出宣、歙,名狗头术,差胜于浙。用糯米泔浸。陈壁土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用。
《医宗必读》:白术,味苦、甘、温,无毒。入脾胃二经。防风为使。忌桃、李、青鱼。产于潜者佳。米泔水浸半日,土蒸切片,蜜水拌匀,炒令褐色。健脾进食,消谷补中。化胃经痰水,理心下急满,利腰脐血结,祛周身湿痹。君枳实以消痞,佐黄芩以安胎。白术甘温,得土之冲气,补脾胃之神圣也。脾胃健于转属,新谷善进,宿谷善消。土旺自能胜湿,痰水易化,急满易解。腰脐间血,周身之痹,皆湿停为害,湿去则安矣。消痞者,强脾胃之力;安胎者,化湿热之功。按:《白术赞》云:味重金浆,芳逾玉液,百邪外御,六腑内充,察草木之胜速益于己者,并不及术之多功也,但阴虚燥渴,便闭滞下,肝肾有筑筑动气者勿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性温而燥,气香不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
1、一妇人年三十许,泄泻半载,百药不效,脉象濡弱,右关尤甚。知其脾胃虚也,俾用生白术轧细焙熟,再用熟枣肉六两,和为小饼,炉上炙干,当点心服之,细细嚼咽,未尽剂而愈。
2、一妇人因行经下血不止,服药旬余无效,势极危殆。诊其脉象浮缓,按之即无,问其饮食不消,大便滑泻。知其脾胃虚甚,中焦之气化不能健运统摄,下焦之气化因之不固也。遂于治下血药中,加白术一两,生鸡内金一两,服一剂血即止,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3、一室女腿疼,几不能步,治以方剂篇四卷健运汤而愈。次年旧病复发,又兼腰疼,再服前方不效。诊其脉,右关甚濡弱,询其饮食甚少,遂用白术六钱,当归、陈皮各二钱,厚朴、乳香、没药各钱半(载方剂篇四卷名振中汤),服后饮食加多,至旬余,腰腿之疼全愈。
4、一媪年过六旬,陡然腿疼不能行动。夜间疼不能寐。其左部之脉大而弦,右部之脉大而浮,重诊之似有力非真有力,问其心中不觉凉热。乃知此非火之脉,其大而浮也,乃脾胃过虚,真气外泄也;其大而弦也,乃肝胆失和,木盛侮土也。治以前方,加人参、白芍、净萸肉各数钱,补脾胃之虚,即以抑肝胆之盛,数剂而愈。
5、一人年二十二,喘逆甚剧,脉数至七至,投以滋阴兼纳气、降气之剂不效。后于方中加白术数钱,将药煎出,其喘促亦至极点,不能服药,将药重温三次,始强服下,一剂喘即见轻,连服数剂全愈。后屡用其方以治喘证之剧者,多有效验。
6、一少年咽喉常常发干,饮水连连不能解渴。诊其脉微弱迟濡,当系脾胃湿寒,不能健运,以致气化不升也。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桂枝尖,方中白术重用两许,一剂其渴即止。
2014-08-21 21:26
  • 投票 3
  • 收藏 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zhangpengfe200 编辑于 2014-10-22 20:58
  • • 科普与晋职称挂钩,扣满18分离岗,这些新规你怎么看?
楼主 zhangpengfe200
zhangpengfe200
中医内科

执考辅导小组骨干站友

  • 270
    积分
  • 3457
    得票
  • 6752
    丁当
  • 3楼
3、丹参
《神农本草经》:上品。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却蝉草。生川谷。
《吴普》曰:丹参,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一名却蝉草。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大寒。岐伯咸。生桐柏,或生太山山崚阴。茎华小如荏,毛,根赤。四月华紫,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
《名医》曰: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采根,暴干。
《本草备要》:气平而降。味苦、色赤。入心与包络。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堕死胎。调经脉。除烦热。功兼四物。为女科要药。治冷热劳,骨节痛,风痹不遂。肠鸣腹痛,崩带癥瘕。血虚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疮疥,肿毒,排脓生肌。畏咸水,忌醋,反藜芦。
《医宗必读》:丹参,味苦,微寒,无毒。入心经。畏咸水,反藜芦。安神散结,益气养阴。去瘀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胎前产后,带下崩中。色合丙丁,独入心家,专主血证。古称丹参一味,与四物同功,嘉其补阴之绩也。按:丹参虽能补血,长于行血,妊娠无故勿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
2014-08-21 21:44
  • 投票 3
  • 收藏 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zhangpengfe200 编辑于 2014-09-23 12:19
  • • 每天鼻塞流涕,一年四季“感冒”,这是为什么呢
楼主 zhangpengfe200
zhangpengfe200
中医内科

执考辅导小组骨干站友

  • 270
    积分
  • 3457
    得票
  • 6752
    丁当
  • 4楼
4、泽泻
《神农本草经》:上品。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
《名医》曰:生汝南,五、六、八月采根,阴干。
《本草备要》:甘淡,微咸。入膀胱,利小便,泻肾经之火邪,功专利湿行水。治消渴痰饮,呕吐泻痢,肿胀水痞,脚气疝痛,淋沥阴汗。尿血泄精。湿热之病。湿热既除,则清气上行。又能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止头旋,有聪耳明目之功。多服昏目。盐水拌,或酒浸用。忌铁。
《医宗必读》:泽泻,味甘、咸,微寒,无毒。入肾、膀胱二经。畏文蛤。去皮、酒浸焙。主水道不通,淋漓肿胀,能止泄精,善后去胞垢。种种功能,皆由利水,何以又止泄精乎?此指湿火为殃,不为虚滑者言也。李时珍曰;八味丸用泽泻者,古人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剂得力。专一于补,必致偏胜之害也。按:泽泻善泻,古称补虚者,误矣。扁鹊谓其害眼者,确也。病人无湿,肾虚精滑,目虚不明,切勿轻与。
《医学衷中参西录》:
2014-08-22 18:35
  • 投票 1
  • 收藏 4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zhangpengfe200 编辑于 2014-09-23 12:20
  • • 想换工作,请网友给下建议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