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24 | 主题:484909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科普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学脉偶得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花大熊
花大熊

丁香园版主

  • 75
    积分
  • 578
    得票
  • 440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7年零8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指下了了,心下难明。
这是古人用来形容脉诊困难的语句,我也不例外。
初次接触病人的寸关尺,怎一个糊涂可以描述。简直是一团浆糊。
到孟老这里抄方学习尹始,不仅病人抱怨我用力太大,其他学生看了我手指的方向更是摇头。好在俺比较皮厚,觉得不妙就赶快改。总算没有让大家笑场。
姿势还是次要的。手下的感觉却是如一桶浆糊般的在我脑袋瓜里不断的灌进去。最离谱的时候,我摸出了脉象,居然一个早上没有一个和孟老师的一样。
惊恐之余,只有不断摸索——借了若干本书,古人的,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诊昧三宗,王叔和的脉经,今人的
如同一个初到异邦的国人,面对语言差异时的无助。唯一的支持就是相信时间会帮助自己。时至今日,虽然离心下明了依旧遥远,无助感终于渐行渐远。仅以下面的一些小小的体会,让仍然无助者知道,茫然,是每个前行者都曾经相似的一小段罢了。
1、左右手
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所以最开始训练手感的时候,最好还是挑自己的右手切脉。等到右手手感有一点基础,再换左手,同时对两手的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一开始就同时用两只手进行练习,往往会纠结于两手的感觉不一致,到底该相信哪一只手的感觉。这或许会浪费很多时间。
2、尺脉
切脉的初学者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很多人的尺脉摸不到!经常在病人的手臂上找半天,最后怕时间实在太长,只好放弃。在我最初记录病人脉象的抄方记录里,几乎有一半的病人都来不及,或者说没有摸到尺脉。现在晓得,对于脉比较细的病人(女性较多)而言,初学者因为手指的感觉不明显,会不由自主的用力压。因为用力太大,将病人本来就很细的脉象给压得更难以感觉到。所以就无法摸到了。
3、脉象和脉搏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权当是胡说吧。记得有一个慢性胃炎的病人,胃口一直不好。切脉的时候,发现他的脉很大,几乎不用手指压,就能在手腕上看出微微跳动的那一种。所以当时信心满满的在抄方记录上写下了“脉浮弦大”的字样。等孟老师的病历拿过来,一看就傻眼了,老师写的是“脉细”。赶快把病人叫过来,再摸,还是很有力的感觉。心里想,即便不是弦脉,但起码不会是很细啊,这差别也太大了吧。直到病人走了,我问老师,老师说的确是脉细啊。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这个疑问一直持续到病人来复诊。那天病人很多,这个病人没有挂上号,让我帮他抄方,然后给老师过目。我得以单独给他进行问诊和切脉。切脉的时候,开始仍然觉得他的脉很大很有力,稍微用力按压后,浮在表面的波动忽然消失了。随着手指力量的逐渐变化,极细弱的感觉逐渐清晰起来。瞬间明白了,为啥我的判断和老师的差这么大。教科书上说要浮中沉都要取到,虽然我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在用力的时候,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只有在中间某个力度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脉象。后来看了些资料,讲述脉象诊断仪器研发过程中的困难。其中提到,开始以为脉象就是心脏的压力,随着血管壁传播到桡动脉。后来发现这样研发出来的脉诊仪器误差太大。后来的研究证明,切脉时,其实是切脉者的手指组织,和病人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紧密接触,血管在其中振动引起的感觉。并非仅仅是血管壁的波动。其数学处理方法是相当复杂。不能简单理解为血管壁的起伏。
4、脉象:
(1)弦脉:很多人说弦脉是最好识别的。如果从初学的角度来说,弦脉的确比较好识别。但今天回过头去看,弦脉想辨别的准,也挺难的。在学摸脉的初期,常常会受到《内经》的困扰。《素问·玉机真藏论》:“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初跟老师抄方时,时值春令(4月),因为内经上的话,所有诊室里的病人的脉象,我都下意识的往弦脉上去靠。当时心里想,不一定每个病人都是弦脉,但是春天的话,多多少少应该有些弦意。那一段时间,我的抄方记录上,无论男女老少,脉象的记录都有“微弦”二字。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夏天来临,我忽然意识到。我怎么还觉得病人的脉有弦意呢?
原来我是把病人脉的正常弹性,当做了弦意。
老师在写病历的时候,复诊的病人如果脉象没有变化,多半不再重复记录。我却也没有往前翻几页,看看病人以往的脉象记录。白白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当然这两个月也不能说完全浪费了,它教会了我,在正常的弹性和弦紧之间,如何把握一个度。
后来摸病人的脉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好在有这样的教训在先,不会再偏执一端太久了。
(2)涩脉
涩脉非常容易被忽略。涩脉,往往对应着瘀血。瘀血之证候,诊断学上说,瘀血有刺痛、皮肤粗糙等,其实到这个份上,基本不需要靠涩脉来辨别是否有瘀血了。由于涩脉往来不流畅,如果本身脉就偏细软,很容易被细软的感觉掩盖。而如果病人脉比较有力,往来又不流畅,又很容易和弦脉混淆。
(3)滑脉
滑脉,见于痰饮、妊娠、正常人。其实有时候还见于饭后。老师的门诊经常拖到中午,后面的病人常常是吃过饭过来,此时脉象常有滑象,有时候甚至干脆是右关部位。所以古人认为摸脉,要在清晨,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了食物的影响。
(4)复合脉象
初学切脉,经常在各种脉象之间犹豫,浮沉,滑涩,软弦,因为自己拿不准,不知道该怎么下结论。此时我采取的方法是采用反向否定的方法。比如难以确定病人是涩脉的话,就可以暂时记录他的脉“不流畅”。等到慢慢能确定了,回过头再回顾当年那些脉象的病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觉得很多病人的脉象,其实是复合的。
土鳖抗铁牛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4-01-26 19:26 浏览 : 20846 回复 : 28
  • 投票 12
  • 收藏 39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年303内科中级考试回忆录
leo2013
leo2013
入门站友

  • 0
    积分
  • 1
    得票
  • 12
    丁当
  • 2楼
我现在也很困惑!
2014-02-02 11:40 来自 3G版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超声中级原题
wckfw
wckfw
内镜科
铁杆站友

  • 88
    积分
  • 986
    得票
  • 509
    丁当
  • 3楼
我的脉诊也很差劲,老是摸不出涩脉。希望楼主多介绍一些脉诊经验。
2014-02-02 14:59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真题回忆
yijianqingxing
yijianqingxing
入门站友

  • -1
    积分
  • 68
    得票
  • 87
    丁当
  • 4楼
色是刮骨钢刀,涩如轻刀刮竹。主血少精伤。。。 。。。涩脉也分寒热虚实?
2014-02-02 16:21
  • 投票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yijianqingxing 编辑于 2014-02-02 16:27
  • • 基层诊室的故事【我的故事侧重于记述生命中的一种状况(患病)以及来访者对它的态度】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