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精品栏目
    微话题
    微访谈
    病例挑战
  • 找人
    查找好友
    认证专家
    专家主页
    机构主页
    可能感兴趣
  • 随便看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3 | 主题:456667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人文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原名我们的中医缘)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12345168959
12345168959
中医科
常驻站友

  • 3
    积分
  • 9
    得票
  • 97
    丁当
  • 45楼
非常好,,能发给我一分吗,谢谢了。
2012-11-11 11:22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激情四射 编辑于 2012-12-09 11:02
  • • 从这心电图,能发现患者昏迷、低血压、血泡沫痰的诊断吗?
楼主 静空学子
静空学子
铁杆站友

  • 18
    积分
  • 29
    得票
  • 246
    丁当
  • +1 积分
  • 46楼
第十五天、 道医会议演讲稿阴阳对立又统一

7月30日。

郑姐说:“十堰这两年的天气变化太大了,比以往更热了,今年的雨水又少,热上加热”。我们运气也太“好”了吧!早晨起来出了房间,汗水就慢慢的开始渗出来…..咳,昨晚严重没睡好,睡觉前就感觉今晚湿浊之气很重,结果就&**^#了。

来到药房后,小文已经到了,这几天,她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每次见到她,我们都会去摸脉,感受她每一天病情的变化。小文依旧是那样穿着那件厚厚的毛衣,(而此刻的我是汗流浃背)和妈妈静静的坐在候诊椅上,眼睛恍惚的盯着前方,透出一丝迷离和无奈。我猜这孩子,又在东想西想了(好像我也想的挺多的哈)。小文怕冷恶寒,却又汗出不能止,夏天穿的和冬天一样。两手尺部脉象虚弱无力,甚难摸及;关部稍郁;寸部脉象上越;这是什么现象?肾藏精,主封藏与摄纳。肾精不足,阴阳俱损!首先,在肾气方面,由于其力虚弱,无以固摄全身阴阳之气,阳气浮越与外,丢失严重,不能固表,以致汗出则不能止,阴液同样也丢失严重。阳气乃防卫病邪之气,缺乏不足后造成体外寒邪入侵机体,势如破竹,直达骨髓!肾阴肾水不足后,无力无源以济心火!造成上焦一片热象,胸闷烦躁。总的来说根源就是在于“肾”的问题。老师看完之后,在昨天开的方子上加了一味桑葚子和另一味填补肾精的药。

……

下午休息。老师叫大家温习一下这些天所学的,好好总结。回到住处懒洋洋的睡个午觉后,太阳仍旧炽烈无比。索性把被单拿出去晒晒,因为这房间紧贴着山脚,墙壁及地上时刻都在冒水珠,整个床都显得有一股潮潮的味道。我和泽伟把枕套取下来,发现另一层已经发霉了,God!so terrible!我们才睡了两个星期,这房间阴气之重,足见有多厉害。在这样的环境里呆着,不得风湿才怪呢!

风湿性疾病,在西医看来,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组织的一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反应异常从而对自身正常组织出现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受损。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常常也侵及机体其他系统引起病变。常见的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在西医学的研究领域中,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是未明确的,所以在治疗上也难以达到痊愈的疗效。主要以药物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减轻关节等组织症状,防止其受到进一步的破坏,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必要时可进行外科手术改善。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这些疾病在中医范围内大多都是属于痹症范畴。外邪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继而产生本病。这种外邪入侵机体可以是三个方面的,一是气候异常,邪气太盛。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弊。从临床上来看,风湿病患者往往在寒冷、潮湿、的气候时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者缓解,这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风湿病的重要外因。二是居住环境。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的人易患痹证。三是生活调摄不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大汗后吹风洗冷水澡,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冒雨涉水,夏天长吹空调等。

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人体有着自己相对恒定的温度,与周围环境存在着热不平衡,这意味着人体为了维持自身相对恒定的温度,就要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或者对流,师傅的一句话说的好,他认为人体就是一个热源体。在毛孔打开进行热传递时,在上面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下,外邪很容易侵入机体致病。《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罹患痹症还有一个就是自身正气的因素。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这些能力又无不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低下、失调的概括,所以正气不足,无足以抵御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在治疗痹症的时候常常要考虑到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正邪的虚实,还是强调一个辨证思想。所以在外除病邪的同时,兼顾培补正气是现在中医治疗痹症的主要原则。

大师兄二师兄刚出版的《任之堂跟诊日记1》提到:“一味老鹳草,专治吊线风”。这是一个极为有用的单方偏方,或内服或外洗,用以治疗各种风湿痹痛都有良效。老鹳草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来历。相传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时候,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由于四川盆地气候特点,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患风湿病,而孙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无策,孙思邈陷于一片苦思之中。 一天,孙思邈带着徒弟上山采药,忽然发现有一只灰色的老鹳鸟在陡峭的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随后拖着沉重的躯体缓慢地飞回密林的鹳鸟窝中。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去啄食此草,奇怪的是这次老鹳比上次精神多了,飞的也刚健有力了。于是,孙思邈想: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其有一定益处。随即命徒儿采回很多这种无名小草,煎熬成浓汁,让前来应诊的风湿病患者服用。几天之后,患者原来双腿及关节红肿的症状均已肿消痛止,并且可下地而行走了。喜讯惊动了各地山民,人们奔走相告,慕名前往治病的络绎不绝。有许多经过治疗痊愈的风湿病人,请孙思邈给此药草起一个名字,孙思邈略思片刻称道:此药草是老鹳鸟认识发现的,应归功于老鹳鸟,故取名为“老鹳草”吧!

由于中药老鹳草对风湿病确有显著的疗效,民间习用的老鹳膏和老鹳草外用膏药治疗风湿痹症一直流传至今,疗效颇佳,经久不衰的呵!

另外在《跟诊日记1》中还提到了松树身上的松针和松节都是治疗风湿痹病的良药,由于前面的文章中已有详细叙述,这里就不再说了。

晚上七点,我们吃好晚饭,去火车站订好回家的票后来到药房,老师刚回家煮饭了,我们几个就守在药房看书学习。突然,一个模糊的黑影猥琐的蹿进了药房,我下意识的走过去,发现是一只大老鼠,看来老鼠是生病来偷药吃了吧!我立刻转过头来叫杨鑫、明冠他们操上家伙,“围鼠大战”即将展开!

吾快步上前,手持扫帚。明冠手持板凳,镇守出口。药房地窄,藏身之处数少,又出口唯一,且以重兵把守。此等鼠辈,插翅难逃!吾以帚一一查之,硕大黑影四处乱窜,狼狈之态,悉数毕露。吾喜,大喝:“尔等鼠辈,猖狂至极,毁治病良药,今日遇吾乃汝之不幸!快快投降!”语毕,鼠趁出口处明冠之疏忽,狡黠而逃。此一役,以吾之溃败而告终!无奈!只一句:“异哉,是鼠之黠也。”

这让我想到了苏东坡处女作品《黠鼠赋》。话说苏轼很小的时候,其父苏洵的友人到访,皆乃当地出名的文人墨客,其中一友人对苏洵说:“早闻苏公之子,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不知能否让吾等见识见识。”苏洵无奈,只好叫苏轼出来,命他随便作一篇文章,转而与友人聊天。苏轼领命立即持笔蘸上墨汁,将昨夜见闻挥洒于纸上,一刻钟不到,便告知父亲已完成。众人皆奇,拿起文章,细细品味!读完后,大家连连称赞!小小年纪,居然能写出如此富有哲理的文章,无不感叹其曰千古难遇之奇才啊!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黠鼠赋》,看其表面题旨当是通过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狡猾脱逃的日常小事,来说明人即使聪明,也须集中精神,发挥智力,方能搏猛虎、役万物,否则将猝不及防,而“见使于一鼠”的道理。成功来自专一,漏洞始于麻痹,因而从事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严谨,用心专一!对于学医更是如此,医不专心,医不专精,会误人性命!故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

时钟悄悄转到了八点半。大家都到齐了。老师也把下午刚买的投影仪与屏幕安装好了。老师为了方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惜花费重金为任之堂升级了“硬件设施”!我们是一阵接着一阵的感动啊!

本来大家准备让大师姐给我们讲课的,由于她的幻灯片还没有完成,就推到明天了,老师见状,就亲自上阵,给大家放上在第二届道医会上的幻灯讲解。主题是:对立不是问题 统一才是关键

首先,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就是—中医的宝贝是什么?

是药?是方?是法?是理?

药、方、法、理,从不同的层面来看,都是宝贝啊!但是中医最值钱最重要的东西还是—辨证施治。只要懂得辨证,这些宝贝才能被真正运用得当,才能真正称得上“宝贝”

接着,老师从这四个方面,简单阐释了自己的理解。(根据老师演讲稿整理)

第一宝:药

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就几百种,每个医家各自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欢使用附子,有的喜欢使用大黄,有的喜欢使用麻黄,有的喜欢使用石膏……在网络发达,信息流畅的今天,这些宝贵的经验大多可以很方便的获取,所谓单方治大病,老师另辟蹊径,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大家介绍了单方治疗几种常见病,不需要辩证,用之皆效。

第一味药:芦根

此药性味:甘,寒。归肺经、胃经。具有生津除烦、止呕的作用。

临床上经常遇到怀孕一两个月的妇女,出现妊娠恶阻,恶心、呕吐,至恶闻食味,食入即吐。治疗方法虽多,但因孕妇用药常常投鼠忌器,很多药不敢使用,不放心使用,而芦根能生津除烦,有止呕作用,且其质地中空,具有通达之性,能“除恶阻之阻”,“清郁热之烦”,而且此物非常安全,临床运用,每天20—30克,疗效神奇,一般一剂知,三剂愈。

第二味药:桑叶

此药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

桑叶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取其辛凉解表之功效,在此老师则谈用桑叶治疗球结膜下出血。尤以肝肺二经热邪炽盛,迫血妄行引起的用上桑叶30—50克,煎水内服,每日一剂,一般剂一见效,最多三剂,出血就彻底消失。对于“旧的出血未吸收,颜色变暗,新的出血又形成”,这样的患者,可以反佐一点生麻黄来发散,防止桑叶寒凉留淤。

第三味药:小茴香

此药味辛,性温,入肾、膀胱、胃经。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日常生活之中,常做调味品使用,殊不知此物治疗阳虚尿频,疗效较好。

临床上很多女性和老年患者,小腹胀满,尿频尿急,每次解小便,量不多,但总有尿意,在医院进行尿检,并没有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疗效较差,采用补肾缩泉的办法,疗效虽有,但起效慢。

小茴香性温,走下焦,能够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气机,患者服药后常常出现小腹转气,放几个响屁之后,尿频即愈。用上小茴香20—30克。一天一剂,一剂见效,三剂即愈。

第四味药:穿破石

常绿灌木,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树干砍伤后会流出白色乳汁状粘液,具有豆腥味。生长在岩石旁,其根质地致密,能穿破岩石,故有穿破石之称。因其无坚不摧之穿透力,具有“壮筋骨,治跌打,破血通经,去远年瘀积、结石”的功效,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也有很好的疗效。其适用情况如下:

1、因为其穿破之力稳健,凡体内存在血脉不畅者,可以配伍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最常用的是心脑血管方面疾病。

2、肝炎、肝硬化、肝胆结石、肝内血管瘤、肝癌等肝胆系统疾病,均可配伍使用。

3、因其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对于结核病人,可以配伍使用。

4、患者体内存在癥瘕积聚,需要攻克消散者,均可配伍使用。

第二宝:方

第一方:牙痛方

牙痛是临床上常见小病,但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只要患过牙痛的人都有同感。验方:生大黄10—15克 生麻黄5—8克生甘草10克薄荷10克。用法:开水泡服,每剂服用一天。

第二方:腿抽筋方

淫羊藿30克小伸筋草15克。每日一剂,连用五天,服药当天见效,服用五剂可以治愈,数月后如果在此发作,可以在喝五剂。

第三方:肩周炎方

此病内有不足之体(气血不足,经脉不畅);外有风寒所袭(寒性收引,不通则痛)。止痛为治标,散寒、活血、通络为治本。丹参50克当归50克乳香50克没药50克穿山甲30克元胡50克 制马钱子10克桑枝50克 桂枝50克生麻黄30克细辛30克 上方共研成细粉,共450克,每次5克,每日两次,一料可以服用45天。

第四方:颈椎病方

柴葛根50克、黑豆30克、生牡蛎20克。每日一剂,连用三至五天。其后加一味补骨脂以巩固疗效。

第三宝:法

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门,中医有多少法门呢?针灸、推拿、汤药、拔罐、刮痧、拍打拉筋……法门很多啊。其中现在大多数中医都遵循仲景治病八法:汗、吐、下、消、和、温、清、补……最近,老师按照萧宏慈老师的经验,对很多病进行了拍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实践结果和心得感悟:

1、皮肤病。湿疹、神经性皮炎,效果不错。

2、手足麻木、疼痛。这样的患者很多,体内大多存在寒湿淤阻,单单内服汤剂,三五天也能见效。但通过拍打,当场见效,立竿见影。再配合中药内服,很快能彻底治愈。

3、下肢静脉曲张。内服中药起效太慢,三五天见效不大,拍打承山穴之后,患者当场见效,双下肢沉重感减轻,立即倍感轻松,拍几次后,迂曲的血管会慢慢减少。配合中药温肾除湿,活血通脉,效果更好。

4、心脏病。血脉痹阻的患者,拍打肘关节(曲池穴、曲泽穴、尺泽穴)、内关穴之后,胸闷会立即缓解。

5、腰腿痛。拍打委中、承山,配合中药对证治疗,一般三五天就有很好的效果

出痧的顺利与否,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与患者的正气是否充足有很大的关系。老师曾给几位癌症患者拍痧,虽然患者血瘀明显,但却出痧非常困难,有些患者痧很少,但轻轻一拍就出来了,所以感觉这痧不是拍出来的,而是患者的正气将痧托出来的。病情越重,拍打时,医生的手越痛,应重时感到如同针刺手一般,这时患者也会很痛。老师的经验是一边拍打,一边诵“金刚经”,这样痛感会减轻。患者一般很难下手,如果由我们医生来拍,拍不了几个病人,手臂就会酸麻,有时手指会破裂,所以后来我想了个法子,用木铲来拍打,效果不错。单纯采用拍打的办法,起效快,但患者体内的寒湿不能清除,病情容易复发,配合中药内服,或者艾灸的办法,来恢复人体阳气,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一下寒湿闭阻的疾病。气血虚弱之人,拍打时不容易出痧,而且患者身体也会因拍打之痛而承受不住,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等表现,所以身体非常虚弱的的患者,先扶正是关键,患者服用一些补益气血的药物,待气血充足之后,再针对淤阻进行拍打,会有较好的效果。

第四宝:理

《说文解字》: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也可解释为规律。我们常用的几百味药都是宝贝,《伤寒论》上的113个方都是好方啊。但是如果不深究医理,不辨别医理,就会无从下手,治病三年则天下无方可用。学医不要追求什么灵丹妙药,不要追求祖传秘方,明白医理才是王道,医理不明,一味的钻研秘方,总会有很多病你都治不了的,明白了医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对病机的识别上下功夫,此时,深懂医理的医生就会以一宝驾驭其他三宝,辨证施治,取得疗效。临床上患者的表现往往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是阳证还是阴证?是热症还是寒症?是实证还是虚证?是逆证还是陷证?辨析不清,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凶险立显。所以,明知医理,就如同我们手中拿着藏宝图,直达宝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接近疾病真相?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符合道的法则?

接着,老师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一辆汽车要正常运行,需要三个部件,第一:油门;第二:方向盘;第三:刹车。

油门能让车前进——动力

方向盘决定方向——方向

刹车能让车停止——停止

没有油门,汽车开不了;但没有刹车,汽车却停不了啊;车开不了,让人头痛;车刹不住,让人头痛;没有方向的乱开,更让人头痛啊……

老师接着说:其实我们人体的气机运行,也存在两套系统,和“油门”与“刹车”一样,白天体内的阳外发散,好比油门,晚上阳气内收,好比刹车。人体清阳上升,好比油门,浊阴下降,好比刹车。心火温煦全身,好比油门,肾水救济心火,好比刹车。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也是有方向的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升与降,散与收,寒与热,开与合……

人体是一个矛盾而又对立的统一体。

这些年来,老师通过细心的体会,发现人体很多疾病,都是这些对立的矛盾失去了统一,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常常是一些对立的症状,比如:

上焦有热,头热面赤;下焦有寒,双脚冰冷。
脘腹胀满,表现为实;四肢乏力,表现为虚。
心中热燥,喜食冷饮;手足冰凉,烤火取暖。
上气不足,心慌气短;下肢沉重,举步维艰。


老师借用开车的道理来说,不是油门开的太大,就是刹车踏得太紧,要么就是方向盘坏了,四处打转。火神派说患者双脚冰冷,为肾阳虚衰,需要大剂量附子,补坎中真阳;温病派说患者头热面赤,为热毒上攻,需要清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补土派说要调理脾胃,土生万物……各家各派,各执一端,谁对谁错?初学中医者,无所适从,该听谁的?临证用药,各家各派都有一定的效应,但有很多顽疾按照这些思路却无法治愈。于是便认为是“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这岂不成了推托之词。

《黄帝内经》曰:病非人体素有之物,然能得就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是黄帝内经给我们医者的信心。对于临床上这些相对立的表现症状,老师总结为:“诸症对立,阴阳错杂,皆失于和。”

“诸症对立”指的是临床上许多相对立的症状同时出现,“阴阳错杂”是对“诸症对立”的补充,阴阳本身就是相对的,当这些对立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就反映人体处在一种“失和”的状态,治疗上以“调和阴阳”为主。老师的经验是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

在武汉长春观,有一尊老子左手向上指,右手向下指的像,很多人说老子是在手指天地,而老师却认为,老子不是在指天地,而是在指上下,圣人面南而坐,观天鉴地,日月星辰自左(东)升起,自西而降,老子所指,乃天左升右降。人体的气机,也是自左上升,自右而降。老子所指非是天地,而是升降啊!

老师根据自己对医理的理解,再结合了道的法则,太极规律,总结出了一张人体阴阳气血循环图,在《医间道》一书中作为学习中医的指南针。

人体肝气主升,自左侧上升,肺气收敛,自右而降,中焦脾气主升,自左而升,胆胃主降,自右而降。清升浊降,各归其道,这就好比开车一样,各自靠右边走,不抢道,按序行进,自然就不会出现堵车了。人体气机上行下达,寒热对流,水火相济,气血参灌,清阳与浊阴各归其位,心火与肾水相生相克,让机体恢复到对立统一的状态,这样很多病可以得到治疗。

老师最后总结说:“知其常,就可以知其变。明白了人体气血循环的总体规律,顺应脏腑之性,升降、开合、散收、寒热……这些对立的问题得到了统一,同时针对体内的病邪,气滞配以理气;血瘀配以活血;湿阻配以除湿;痰粘配以化痰,随证治之,则化繁为简,离道近也!”

…….

老师生动形象,激情飞扬而略带当地标准口音的课堂讲解完后,大家抱以经久不衰的掌声!老师如此卖力的教授我们,让大家很感激也很感动!未来的中医路还很漫长,很艰辛,但是有了这份中医缘,能让大家彼此联系着,共同学习进步着,是大家在各地努力拼搏,惺惺相惜的力量源泉!加油!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明天将是大师姐露一手的时刻了,大家对这一天都是满满的期待!明天到底有什么样的火花溅出?敬请大家继续关注《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6》之第十六天 大师姐脉神真传 三脉结合意无穷
2012-11-16 22:07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静空学子 编辑于 2012-11-16 22:39
  • • 【有奖】结肠镜问卷调查
长乐
长乐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9
    得票
  • 190
    丁当
  • 47楼
关于灸,我想请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让灸不冒烟又不影响效果呢?艾灸效果好,但是弄完屋里味大墙黑,无烟艾条又觉得效果没那么好
2012-11-17 23:10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危害远甚莆田系
xdx720717
xdx720717
精神心理科
铁杆站友

  • 10
    积分
  • 1
    得票
  • 1177
    丁当
  • 48楼
写的真好!谢谢楼主!
2012-11-18 22:08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甲型H1N1流感肺炎MSCT的表现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