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61 | 主题:481416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科研教育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讨论】给您七年时间,您会如何培养一个好的中医师?(中医教育) [精华]

  • 查看全部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开心豆爸
开心豆爸
中医药研究院

丁香园版主

  • 182
    积分
  • 1417
    得票
  • 975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9年零308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如果给您七年时间,您会如何规划和培养一个刚入学的年轻学生,在他们硕士毕业的时候会是一个好的中医师,能考过执业医师资格,同时西医的基本技能也不能少,至少到医院急症接收处理病人应该没问题。

欢迎大家就七年时间的课程,中西医比例,外语课时比例,中医经典学习·····只要您觉得对培养好的中医有益的建议都可以提。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1-03-25 16:40 浏览 : 18596 回复 : 191
  • 投票 8
  • 收藏 57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年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病例讨论(东方医院提供,1.27线上讨论揭秘)
楼主 开心豆爸
开心豆爸
中医药研究院

丁香园版主

  • 182
    积分
  • 1417
    得票
  • 975
    丁当
    热
  • 2楼
我先抛砖引玉,个人不成熟意见,仅供参考

谈谈这些天的一点思考,希望能让师弟师妹们少走些弯路

一、入学选材

1、是否可以设置入门门槛,条件:喜欢中医,相信中医

2、是否可以给中医爱好者转入正规院校学习的机会

二、中医思维的养成是关键

特别在入学之初,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之间的矛盾会凸显出来,这时候需要花大力气在培养中医思维上。

加强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中医经典应该是必修课,英语可以作为选修课。

可以考虑设置中医经典的四级考试或者六级考试,取代英语等级考试。

课程的前4年或5年基本以中医课程为主,后两年适当加一些西医课程。

ymg2000在下帖中已有精彩论述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19657590?tpg=1&age=0



三、中医一定要学中药,充分利用一切条件,有机会还要上山采药,学会辨识中药真伪优劣。

学一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辞典》

中医中药不可分。

四、重视临床,可否在7年学习中,多次设置实习见习课程,学2年,见习一下,再学2年再见习实习,穿插进行。

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主动学习。

五、中医的五脏六腑不同于西医解剖学的概念,这一点也需特别强调。

想到再补充
2011-03-25 17:19
  • 投票 4
  • 收藏 14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误诊病例,等你来参与
楼主 开心豆爸
开心豆爸
中医药研究院

丁香园版主

  • 182
    积分
  • 1417
    得票
  • 975
    丁当
  • 8楼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转载)
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供指导。2001年11月,IIME正式**?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又称最低标准)文件,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下图为全球最低基本要求领域示意,位于中心位置的分别为判性思维、信息管理和沟通技能。

(一)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系;用合乎情理的说理以及决策等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包括由于经济遏制、卫生保健的商业化和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自我调整的能力,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包括个人医学知识的不足等;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具有和他们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的能力;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的道德责任;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能计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

(二)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毕业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作出必要的反应。为此,医学毕业生必须掌握以下的知识: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生物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维持机体平衡的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人类的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急、慢性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生发展过程;流行病学和卫生管理;药物作用的原理和使用药物的原则,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在急、慢性疾病防治、康复和临终关怀中,恰当地采取生化的、药物的、外科的、心理的、社会的和其他各种干预措施。

(三)沟通技能
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为了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
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会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因素的敏感性;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能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达到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

(四)临床技能
毕业生在诊断和处理病例中必须讲求效果和效率。为此,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
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的相应病史资料;进行全面的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运用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对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的性质;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识别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见的急症病例;以有效果的、有效率的和合乎伦理的方法,对病人作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的处理;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指导病人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懂得对人力资源和各种诊断性干预、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的适宜使用;发展独立、自我引导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五)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
医学毕业生应当知道他们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并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他们应当了解卫生系统组织的原则及其经济和立法的基础。他们也应当对卫生保健系统的有效果和有效率的管理有基本的了解。毕业生应当能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掌握对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人口学、环境、社会、经济、心理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懂得他们在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以及在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应能采取的行动;了解国际卫生状况、具有社会意义的慢性病的发病和病死的全球趋势、迁移、贸易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各种国际卫生组织的作用等;认识到其他卫生人员和与卫生相关的人员在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中的作用和责任;理解在健康促进干预中需要各方面共同负责,包括接受卫生服务的人群的合作和卫生保健各部门间的以及跨部门的合作;了解卫生系统的各种基本要素,如政策、组织、筹资、针对卫生保健费用上升的成本遏制、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管理原则等;了解保证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效果和质量的各种机制;在卫生决策中运用国家、地区和当地的调查资料以及人口学和流行病学的资料;在卫生工作中,当需要和适宜时乐于接受别人的领导。

(六)信息管理
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的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和信息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因此,毕业生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用途和局限性,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各点:
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懂得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保存医疗工作的记录,以便于进行分析和改进。

(七)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对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是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医生如果要保持行医的资格,他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能。进行良好的医疗实践,必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使用科学的方法。因此,医学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有分析批判的精神、有根据的怀疑、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懂得根据从不同信息源获得的信息在确定疾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中进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应用个人判断来分析和评论问题,主动寻求信息而不是等待别人提供信息;根据从不同来源获得的相关信息,运用科学思维去识别、阐明和解决病人的问题;理解在作出医疗决定中应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概率;提出假设,收集并评价各种资料,从而解决问题。总之,在完成本科医学教育学习时,毕业生应能显示出:
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将确保在所有环境中领会和关注病人的适应性,在卫生保健监控下提供最佳服务;把对疾病和损伤处理的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相结合的能力;团队中协作共事和在需要时进行领导的能力;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疾病、危险因素的教育、建议和咨询的能力;能认识自身不足、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的需要,能进行自导学习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在维护职业价值和伦理的最高准则的同时,适应变化中的疾病谱、医疗实践条件和需求,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科技进步,卫生保健组织体系变化的能力。
2011-03-26 15:03
  • 投票
  • 收藏 2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首张“新冠患者分子全景图”
楼主 开心豆爸
开心豆爸
中医药研究院

丁香园版主

  • 182
    积分
  • 1417
    得票
  • 975
    丁当
  • +1 积分
  • 9楼
我观察了很多中医,特别是年轻中医,脉诊比较薄弱。有些是以证反推脉象,有些只是安慰性的做个样子。

也许脉诊可以作为一门专业课,给予充分的课时,实践。

中医的知识好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也许不是不能言传,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用现代语言表述,这方面需要深入探讨。需要学生领悟,感悟,形成自己的体系,才能活学活用。

中医的标准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中医本来就有标准,对自己的标准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中医的标准不同于量化的可计量的标准,应该是有种“度”,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好。
2011-03-26 15:23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新冠疫苗十问十答,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