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56 | 主题:483159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科研教育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浅谈中医教育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ymg2000
ymg2000
科室保密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83
    积分
  • 859
    得票
  • 795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9年零354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浅谈中医教育

从国医节活动回来后,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个人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还是在论坛上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当然不一定正确,只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中医教育的目的、目标、出路
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中医?是传统中医?还是适应现代的中西医结合?个人觉得这两者的区别太大了。如果这个目的没有搞清楚,我们很难找到思路。
先说传统中医的。对李校长在博硕论坛中讲的术----法-----道,我当时就很有感触。通过对中医术数的理解逐渐归结为理论,形成理法,最后达到最高的传统境界道。道德经也好,黄帝内经也好,对于道的论述个人感觉是异曲同工的。比如上古天真论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理解不难,但没有人能达到那境界,如果能努力的向这个境界迈进,那就相当强大了。道德经也有大德无德、无为等等思想。应该说这是传统中医的最高水平,体悟道。药王孙思邈,传说连老虎都敢治,就不是一般术和法可以论述的。可能我孤陋寡闻,近代史中,我只听过一个虚云和尚是真正悟道者。
退而求其次,我们能把我们的术数总结起来,达到一个理法的层次。理法我理解为拳法。已经算相当的了不起了。比如伤寒论,金元四大家,医学衷中参西录等等,都有自己的理法,这些理法需要很多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不是我们这些工作几年时间就能总结出来的。古人可能一辈子就出一本书,甚至什么都没传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沉淀和积累,靠着对古人经验的理解,然后在临床上一用,觉得是自己的心得了,那只能说是一种术数,我们掌握了这种术数的方法,而不是中医的理法。
最简单浅薄的就是中医的术数了,术数我大致理解为招式的意思。我们学习中医理论后,用中医理论去解决了一些问题,然后把古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中医思维。这些中医思维和招式一样是散在的,比如说引火归元法、滋水涵木法、泻南补北法等等,对于这些术数的掌握,也就是对中医思维的理解,当你能够明白引火归元的火能对应什么实质性物质的时候,基本上你就掌握了引火归元这一招术数。中医中这些招数很多,逐渐去学习去体会。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想说一句话,传统中医的成长模式一定是从术---法----道逐渐进化的过程。这就是我理解的传统中医,也就是纯中医。
第二个目的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式中医。
说中西结合都有点过了,应该说是中西医凑合,至少现在是这样。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中医要发展,必须要兼容其他学科,让其他技术为我所用,对于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不过我觉得应该加一个前提,你已经建立了的中医思维,如果你中医思维还没有定型,那其他的学科的知识要被谁所用呢?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1-03-18 22:50 浏览 : 2552 回复 : 24
  • 投票 5
  • 收藏 14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ymg2000 编辑于 2011-03-21 14:45
  • • 三脑室占位,MR平扫+增强,有病理结果(一周后公布病理)
楼主 ymg2000
ymg2000
科室保密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83
    积分
  • 859
    得票
  • 795
    丁当
  • +1 积分
  • 2楼
所以一定要先建立传统中医的思维模式,才有机会去结合。否则直接学习西医不是更好,何必要废那劲去学中医?有了定型的中医思维后,那多学一些西医技术是有好处的,说不定以后中医能发展也是靠这一批学贯中西的人才。而现在的主流模式也是这种,其中有中医出身的,也有西医出身的,对于中西医之间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
在强大的西医模式的冲击下,如果不能留有中医的思维,一定会成为中医的掘墓人。花了这么长时间学习中医而用不上,心理会有怨恨。或许我们可以早点预防。所以我觉得,培养中西医结合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医思维在心中扎根,即便目前全用西医也不会忘记中医的优势,机缘成熟时,能让中西医融合。至少不能是中医的掘墓之人、诋毁中医的人。

再谈谈出路,也就是毕业后做什么?我想答案只有一个,自己开中医门诊。有句俗话叫:“西医看庙,中医看和尚”你这个和尚道行高不高?直接决定了你以后的规模。有无人问津的,也有象任之堂一样人满为患的。象同仁堂、胡庆余堂一样不也是从个人小诊所开始慢慢发展的么?以后的前途怎么样,我无法回答你,因为每个人的修为,所走的路都是不同的,结果肯定不一样。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纯中医在目前的背景下一定是自己开门诊的。如果没有很大的决心,没有很大激情的,或者说喜欢按部就班,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彪悍的,经济承受能力差的,个人建议不要选择这条路。
个人比较贪玩,一不小心也成了个仙剑的粉丝,RPG游戏鼻祖仙剑玩通关三次,到后来的电视剧我也一集不落地看完。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仙剑奇侠传1》在剑圣(殷若拙)得道之后,跟青儿(女娲后人)说的一段话。原话我记不太清楚了,说个大概。他是这样说的:“女娲之路是苦的,是难走的,但你看到万物因为你而得到生命,受再多的苦,再大的付出,也会觉得是值得。”把他用来形容中医也是可以的。“纯中医的路是苦,是难走的,但当你看到很多人因为中医而康复,受再多的苦,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再说说中西医的出路,在早期,中西医结合比纯中医的道路肯定要宽些,进一家医院,糊个口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只不过现在的医院是不利于中医思维的成长的。经济指标、医院的管理模式、医患关系还有其他很多因素,都会让中医沦为安抚作用。用西医模式看病,偶尔使用中医的部分经验方,中医的特色没有发挥(有的人中西医思维都很强,这些人还是有的,只是不多),削弱了中西医的竞争能力。如果你能在医院还能持续锻炼你的中医能力,以后肯定会达到更高的层次,或许以后你就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创始。不过你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既要西医不落人下,又要中医出人头地,艰难是可以想象的。
喜欢按部就班,没有彪悍的心理,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又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我建议可以选择这个专业,如果没有中医的兴趣,建议直接选择临床专业。当然如果已经在这个专业上的,那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目标去选择重点学习的课程,无论是中医或者西医都是可以的。
据我所知中西医毕业的学生自己开诊所的好像很少。

二、中医教育的培养途径、方式
我们大家都在抱怨中医培养的课程、教材有问题,但又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中医的教材完全没有问题。我也是从中医教材中混出来的,而且是专科的,连四大经典的课程也没有设置。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是一个铁杆纯中医。中医的教材是一个系统学习中医的好书,从四大经典入手,放弃中基中药中诊等等课程,首先学习难度很大,对理解和使用却未必有帮助。其次中医古籍汗牛充栋,很广又各有所长,有限的时间不可能学好。最后中医教材推行也有一段时间了,在第一批用教材培养的中医,也不见得没有传统中医思维,包括我父辈(如果在世的话有75岁了)也是看教材学习的,不但看教材,还看一些中医杂志,比如四川中医、新中医等等,我家里目前还保留着以前的中医教材和大量的杂志。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父亲也是个铁杆纯中医。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中医教材扭曲了中医思维。

未完待续。。。。。
2011-03-20 08:11
  • 投票 2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ymg2000 编辑于 2011-03-21 14:45
  • • 不单纯的阑尾
guoguozhang
guoguozhang
中医心内科
常驻站友

  • 2
    积分
  • 17
    得票
  • 213
    丁当
  • 3楼
小生觉得中医药的根本在于她深邃博大的理论系统,这个理论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学习发展,现在的先进检查手段和诊疗技术当然可以为中医学服务,只要不失气阴阳五行,不失整体观念辩证论证,什么这个中医不能做那个中医不能做,只要中医学习掌握了,在在中医理论知道下得以恰当的运用了,那就是中医的,所以觉得中医人不但要继承好,还要发展好,要发展好就要学习新的知识为中医服务,切不可因一个中西医之别而固步自封,从中医前辈来看,一旦社会上有了新的知识理论可以为中医服务的时候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汲取过来,而在当代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中医人更应该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把我们传统的诊疗方法再深入完善,这才能做好一个现代化的中医人,这才能推动中医学的进步,这才符合一个事物不断发展的规律。拙见并已践行之,请指教。
2011-03-20 08:51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2021.02+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
楼主 ymg2000
ymg2000
科室保密

丁香园荣誉版主

  • 183
    积分
  • 859
    得票
  • 795
    丁当
  • 4楼
guoguozhang
小生觉得中医药的根本在于她深邃博大的理论系统,这个理论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学习发展,现在的先进检查手段和诊疗技术当然可以为中医学服务,只要不失气阴阳五行,不失整体观念辩证论证,什么这个中医不能做那个中医不能做,只要中医学习掌握了,在在中医理论知道下得以恰当的运用了,那就是中医的,所以觉得中医人不但要继承好,还要发展好,要发展好就要学习新的知识为中医服务,切不可因一个中西医之别而固步自封,从中医前辈来看,一旦社会上有了新的知识理论可以为中医服务的时候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汲取过来,而在当代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中医人更应该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把我们传统的诊疗方法再深入完善,这才能做好一个现代化的中医人,这才能推动中医学的进步,这才符合一个事物不断发展的规律。拙见并已践行之,请指教。


您说的很对,问题是如何能保持不失阴阳五行、整体观、辩证论治的思维呢?
2011-03-20 14:08
  • 投票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山东一乡镇卫生院院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