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精品栏目
    微话题
    微访谈
    病例挑战
  • 找人
    查找好友
    认证专家
    专家主页
    机构主页
    可能感兴趣
  • 随便看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2 | 主题:456666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临床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一:“不孕不育证(女人篇)”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任之堂主人
任之堂主人
中医科

丁香园荣誉版主

  • 380
    积分
  • 2960
    得票
  • 2553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9年零10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中医在很多疑难杂症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只要我们一同总结,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就有可能将优势转变成一种形式,中医复兴的具体形式。
从今天开始,将开一系列专帖,针对中医治疗效果较好的疑难杂症,专题讨论,欢迎高手们积极参加,让我们一同打造“高手过招”系列精华帖。
积分奖励随时提供(1分到5分)。

《高手过招》系列之一:不孕不育证(女人篇)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18169777?tpg=1&age=0
《高手过招》系列之二:闭经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18180374?tpg=1&age=0
《高手过招》系列之三:卵巢囊肿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18195859?tpg=1&age=0
《高手过招》系列之四:高血脂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16343591?tpg=1&age=0
《高手过招》系列之五:不孕不育证(男人篇)
http://zhongyi.dxy.cn/bbs/topic/18238769?tpg=1&age=0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0-09-02 23:25 浏览 : 23416 回复 : 120
  • 投票 17
  • 收藏 171
  • 打赏 2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任之堂主人 编辑于 2010-09-12 17:26
  • • (投票活动)认识典型心电图(三)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wyhongfe2010
wyhongfe2010
中西医结合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166
    积分
  • 641
    得票
  • 970
    丁当
  • +2 积分
  • 热
  • 8楼
任之堂主人
中医在很多疑难杂症方面有绝对的优势

我们先给不孕症一个严格的定义:即育龄期女子婚后或末次妊娠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定义它,是为了给不孕症一个范围,让我们在严格的定义范围内来谈不孕证。

一.我治疗不孕症的经历。
曾治愈三例不孕症,现分类总结如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不孕症的治疗:
1.子宫偏小(宫寒)—从肾治。
2005年2月8日:
有一亲戚,李XX,女,24岁,16岁初潮,月经稀发,于19岁结婚,婚后2年未孕,且月经稀少,有时半年行经一次,再后来闭经两年,见到我时,病人手里拿着刚从医院取的性激素,还有大把检查单,我仔细翻阅,发现2002年5月3日B超示:子宫大小:49x35x32cm,性激素全套检查示:孕激素水平低下,其余正常。而到2005年2月8日超示:子宫大小21x20x19,患者诉当地医院给予性激素人工周期疗法,后又行输卵管通液术,显示输卵管通畅。先后用性激素人工周期多次,长达3年之久。
分析:患者本来子宫幼小而不孕,但长期服用性激素导致卵巢功能衰退,子宫萎缩,
处理:嘱患者停服一切药物,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当时没开药)。

两年后,2007年1月23日,患者要求治疗,四诊资料:闭经两年,性欲淡漠,外阴干燥,少腹冷痛,手足欠温,面白少华,唇色白,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B超示:子宫大小:48x35x28,性激素未查。
治法:温肾暖宫,温经散寒
方药:大温经汤+温肾种子汤加味
熟地15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5g,吴茱萸10g,阿胶10g(洋化),党参10g,干姜6g,桂枝10g,小茴香10g,半夏6个,丹皮6g,麦冬10g,炙甘草6g,五制香附6g,艾叶10g,台乌川断10g,寄生10g,益母草15g。
服药60剂后月经至,经行2天不到,量少,色黑,腹痛。
上方加鹿角胶,杜仲,川椒,菟丝子,服40剂后,
患者晨起恶心来诊,脉滑有力,查尿HCG(+),嘱停药,于2008年2月8日顺产一女婴。

2.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从肝治。

患者沈XX,女,27岁,14岁初潮,周期28-35天,经期3—7天。
于2003年4月25日因自然流产,不全流产而清宫,并行阑尾炎手术,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夫妻性生活和谐,但不受孕,多方求治无效,2005年8月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曾行两次输卵管通液术(具体不详),2006年2月另一家医院输卵管造影提示:右侧输卵管伞端粘连,左侧输卵管阻塞。于2006年2月24日求治于我门诊,自诉白带正常,月经量可,经前乳房胀痛,经来少腹疼痛,二便正常,舌质正常,脉细滑无力。给于中医中药。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润管通管。
方药:柴胡疏肝散+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生甘草6g,桂枝10g,茯苓12g,丹皮6g,桃仁10g,
丹参30g,三七粉3g(分冲),穿山甲15g,麦冬10g,皂角刺15g,路路通10g,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0g,昆布10g,黄芪15g,王不留行子20g。冷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月临症3加减服10剂。服三个月余,于2006年6月因停经48天后阴道少量流血而就诊,诊脉滑而有力,查尿HCG(+),B超示:宫内妊娠7W,遂诊断:先兆流产,处方:泰山磐石散加减3剂,肌注黄体酮20mg*3天。阴道流血止而停药,于2007年2月剖宫产一男婴,之后再无行任何治疗,于2010年2月产二胎,两孩子均体健。

3.无排卵—不孕症:即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等引起的不孕症,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具体见营养学讨论版
http://yingyang.dxy.cn/bbs/topic/16611521?tpg=1&ppg=2&age=0#0(这样不会锁帖吧,原来同样的内容发到两个贴子上被锁了,不知道这样行不行,本想写到这里看起来方便,但怕被锁帖,只好做了连接)
2010-09-03 17:33
  • 投票 5
  • 收藏 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wyhongfe2010 编辑于 2010-09-03 17:36
  • • 从这心电图,能发现患者昏迷、低血压、血泡沫痰的诊断吗?
mazb
mazb
科室保密
铁杆站友

  • 12
    积分
  • 39
    得票
  • 229
    丁当
  • +1 积分
  • 热
  • 3楼
转贴——转自《经方医学论坛》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 娄绍昆
按: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期间同时举办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此文曾经以《据腹证用经方治疗不孕症举隅》的题目在其大会上宣读并收入大会论文集公开出版。
??

摘要:《伤寒论》是疾病总论,其主要精神,是在研究患病机体一般的反应规律。并在其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每一种疾病除了它自己特有的规律外,同时还存在着所有疾病都具有的共同的一般的规律。不孕症也不例外。笔者以7个典型病案为例,介绍了通过六经方药辨证,并配合针灸等方法来治疗不孕症的经过和体会。笔者认为,方证、药证是仲景诊疗系统的逻辑起点,六经辨证是其分析方法,而《易经》太极阴阳论是其哲学背景。
??
??一、 太阳病(月经先期伴不孕症)
??张某,26岁,初诊于1985年10月7日。婚后3年未孕,月经初潮16岁,一直先期,量多期长,色淡质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黄体不健。检查: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肤色苍白,多年来时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但体温正常,脉浮濡而略数,舌淡红苔薄白腻,腹诊无特殊。治疗:按太阳病中风证论治,投以桂枝汤3剂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温摄经血。桂枝、生白芍、炙甘草各10g,大枣5枚,生姜5片;针刺风池2,风门2。针药后恶风稍减,自汗略敛,发热转微,脉浮濡不数。上方加当归10g,川芎6g,继服7剂。当月经适期来潮,量中,色暗红,偶有恶风自汗。桂枝汤加味,桂、芍量减半守方半月,诸症悉除,停药观察,来月经停有妊,后足月产1女婴。
??按:所有疾病除了它各己特殊规律外,同时还存在着疾病的共同的普遍规律。不孕症也不例外。《伤寒论》援从诊治外感热病入手,研求患病机体的普遍反应规律,并在其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即“诸病不离六经”,“伤寒之理万病皆通”。仲景自信《伤寒杂病论》中所揭示的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医家“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金元以后,经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掏洗,医家逐渐认
??
??识到 “《伤寒论》是疾病总论”。什么是疾病总论呢?,疾病总论就是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值得指出的是,以“天人合一”、“整体和谐”为特点的中医学更加重视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内经》所谓的“通合道理”,其实质就是要求医生把医道(诊治疾病的普遍规律)与医理(诊治疾病特殊的规律)融会贯通。而医道和医理相比,“唯道是大”(老子),“道尽万物之理”(韩非),即医道处于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伤寒论》是以《易经》太极阴阳论为哲学背景的医道,所以历代医家奉仲景为医圣,视《伤寒杂病论》为“玉函”、“金匮”。
??此案患者,用伤寒六经辨证来分析,属持续多年的太阳中风证,她虽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等自觉症状,但由于体温正常,就没有引起医家应有的重视。此案治疗时由于严格掌握太阳中风的基本脉证,并且重视患者的体质药证。(形体消瘦,肤色苍白,恶风自汗等属于“桂枝体质”)。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选择了桂枝汤。由于方证契合,针药并用,多年月经先期之病,短期之内一举纠正,随后就出现李梃所论述的“妇人月水循环,纤疴不作而有子”的可喜疗效。
??
??二、 少阳病(经期下利兼不孕症)
??李某,32岁,初诊于1985年5月7日。继发性不孕5年,1980年9月流产后,月经后发,量中色淡质稀,1周净。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呈阶梯性上升,月经周期60天,卵泡期长达44-45天,黄体期仅8-9天。每次行经期,漉漉肠鸣,水样腹泻,经净后逐渐复常,平时胃胀痞满,嘈杂嗳气,便溏不成形,眠欠安而心烦,时发口疮,脉弦,舌淡红,苔薄黄腻。腹诊:心下痞满而硬,背部至阳穴处强压痛,按之而舒。证属胃寒肠热,虚实夹杂的少阳痞证。遂投甘草泻心汤:炙甘草、半夏各10g,黄芩、干姜各5g,黄连3g,大枣5枚,党参10g,15剂。并嘱其自我按压至阳穴,每日12次,每次半分钟。二诊时,心下痞硬减轻,经期腹泻次数大为减少,至阳穴压痛稍稍见减,便偏软,酌减分量,守原法治疗。末次月经在1985年7月2日来潮,经期仍投原方,月经净后停药观察。9月底,妇检已妊,来年5月,生1女孩,全家欢喜不尽。
??
??按:六经辨证是以阴阳论为指导的“治人为本”的医学体系。阴阳,它所揭示的是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状态的变化,而不是疾病的病因、病位;是疾病的动因,而不是疾病的本原。
??如此例患者,前医者的不足之处,就是在仅仅注重于一脏一腑的局部异常 只在冲、任、肝、肾上寻原因,而忘记了在六经上求根本。
??此案是少阳病变证。腹证“心下痞硬”是泻心汤类汤证的主要指标。但临床要确定为甘草泻心汤证时,必须考虑到伴随症状---“眠欠安而心烦”。可见“腹诊”与“四诊合参”并不矛盾。
??
??三、 太阳、阳明合病(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
??王某,30岁,初诊于1982年7月21日。患者15岁初潮,每于经期左胁下至少腹针刺样疼痛,疼痛向左腰腿部放射,经期尚准,经量稍少,色黯紫有块,行经不畅。延至婚后,诸证有加,婚后7年未孕。西医诊为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中医曾投少腹逐瘀汤等祛瘀未效。诊见型体虽丰腴,但面色黯而少华,便秘,脉弦涩,舌淡紫有齿痕,苔白厚水滑。腹诊:腹部充实,两侧腹直肌挛急;左少腹急结,按之疼痛;左胁苦满。证属寒凝血瘀实证。方投桃仁承气汤合大黄附子汤:桃仁10g,桂枝15g,大黄、甘草各6g,元明粉10g(冲),附片10g,细辛5g(后入)。7剂,并嘱其用清艾条自灸左少腹急结压痛处,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灸、药后,大便通畅,每日一行,左少腹急结消失,重按之仍有感痛,两侧腹肌也稍有挛急现象,乃转方桂枝茯苓丸料,连服35剂,每日按时坚持自灸,诸症悉除,经来痛消。停药观察,到1982年10月,停经,诊为早孕。此后胎孕正常,足月顺产。
??按:患者瘀血阻滞征候明显,但泛投一般祛瘀剂却未果。虽然其中原因颇多,然而忽视腹证的特殊性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患者经期中出现自左胁下至少腹疼痛向腰腿放射的现象,是《金匮》所谓“胁下偏痛”而牵引他处疼痛的大黄附子汤的特殊腹证,“少腹急结,按之痛甚”是《伤寒论》中的桃仁承气汤证。据日本汉方家桑木崇秀经验,凡“下腹部(主要为左侧)有压痛与触及肿块时”是桂枝茯苓丸的腹证。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桑大崇秀、寺师睦崇对此均有论述。笔者据腹证活用经方并结合艾炙而终能生效。可见日本汉方证吉益东洞所教诲的:“腹证不详,不可处方。”的确为得道之言。
??
??四、阳明病(经前紧张症伴不孕症)
??刘某,27岁,初诊于1983年9月15日。患者消瘦,婚后四年未孕,月经量中,色暗红,无血块,每于经前10天左右出现烦躁、头疼、头晕、乳房胀痛 、腹泻、下肢浮肿等症,每值月经来潮后自行减弱。来诊时,适值经前诸症蜂起,且伴有口干、微咳、尿黄不利等象,脉弦细数,舌红苔薄黄。腹诊:全少腹胀满、脐下动悸。证属水热阻胞,阴津不足。投以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各15g,阿胶(烊)10g、滑石粉(包)12g。7剂。并嘱其用清艾条自炙气海、关元穴,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经此炙、药兼施后,诸症递减。嗣后,嘱其每月经前10天,服猪苓汤7剂并自炙关元、中极二穴。经此治疗3月,诸证基本消失,逐停治观察。到1984年5月娠妊试验为阳性,翌年1月分娩,产1男婴。
??按:经前紧张症,其病因虽多,而其病理基础却有相同之处,即经前数天雌激素浓度达到高峰,出现水钠排出迟滞而发生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外液增加而出现水肿。因此刺激乳腺增生而胀痛。这种水肿不仅表现于体表,也存在于内脏,包括脑组织,因而出现头痛烦躁,。
??用六经辨证的角度来看,此案是阳明病水热相结的猪苓汤证。阳明为燥金,《易经》曰:“火就燥”,而《说卦》则云:“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离火近的地方干燥,那必然离火远的地方就会形成水湿。由此可见,阳明的燥热是造成津液不足与水湿蕴积的主要原因。少腹胀满、脐下动悸是水饮停聚之腹证。水气不行,故小便不利;水饮偏渗大肠则下利;水气犯胃则呕;射肺则咳;清阳不升则头痛而眩;饮邪久郁、气机不利则络脉痹阻,故经前乳房肿痛;阴亏火旺、灼津为痰,故形体消瘦、失眠、烦躁、舌红脉数。参合腹、脉、舌症及诸临床主要表现而选投猪苓汤滋阴利水而取效。
??
??五、 少阳太阴同病(月经后期兼不孕)
??娄某,27岁,初诊于1984年5月10日。婚后4年未孕,自诉月经衍期,40—50日1行,量少不畅,经前1周乳房胀痛,西医妇科诊为卵巢囊肿并不孕症。现症见:神色忧郁、心悸而烦,口干苦而不欲饮,喜叹息,肩背拘急凝重、纳呆,大便溏薄、小便短黄,脉弦长,舌淡红苔白腻而厚。腹诊:胸胁苦满,脐上动悸,脐周及左少腹广泛性压痛。经络压诊:腰俞穴处有显著压痛。证属肝郁饮停、瘀阻冲任。先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柴胡、黄芩、当归、赤芍、川芎、白术、泽泻各10g,桂枝12g,干姜5g,生牡蛎30g,天花粉12g,茯苓15g。同时在其腰俞压痛点上给予刺血后拔罐,并以言语疏导,使其消除心理负担,加强治疗信心。经如此连续服药30多天和刺血拔罐3次后,诸诊渐减,经前乳胀亦缓。原方再服2月,终于1984年9月受孕,来年得1男婴。
??按:此案根据患者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脉弦等诊断为少阳病柴胡证,又根据纳呆、便溏、小便频短而涩、右下肢略有浮肿、舌淡白有齿痕、苔白而腻、脉弦紧而滑等脉症诊为太阴寒湿为胜,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疏解少阳并温散太阴。由于月经衍期而量少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血虚,患者也存在着当归芍药散的腹症故投与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利水,因为血虚会导致水湿相对地盛,所以投与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合方。这样不仅疏经活血,急则治标,同时养血行水,既为治本。当归芍药散的腹证,《金匮》中仅提到“腹中绞痛”,语焉不详。日本汉方家稻叶克、和久田寅经长期研究得知其具体的腹证是“脐旁、脐上脐下、四周拘挛,按之痛而彻背。”(《腹证奇览》)刺血通络亦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本案就是综合利用内外合治而取效。
??
??六、少阴病(带下病兼不孕症)
??孙某,27岁,初诊于1985年3月7日。婚后5年未孕,白带清稀量多,西医诊为宫颈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所致之不孕症。其基础体温单相。现症:神疲,下睑暗黑,全身肌肉不时跳动。心悸气短,大便溏软不成形,下肢沉重,经前略有凹陷性水肿,月经经期稍延后,月经量少色淡而稀,脉濡细,舌淡形大有齿痕,苔白厚。腹诊:全腹膨满,按之软弱缺乏弹力,脐上腹部主动脉的悸动应手。证属少阴阳虚水泛。投大剂真武汤:附片30g(先煎半小时),白芍12g ,茯苓30 g,白术15 g,生姜5片 。10剂,并嘱其每日用清艾条自灸脐上动悸处(水分穴)15分钟。灸、药后,白带减少,其他诸症亦减轻。再以原方投服50剂,至6月初,测基础体温,出现排卵体温,7月底,已知妊娠。因左少腹有轻微压痛,时有下肢浮肿,又给予当归芍药散,间断性服药两个月。1986年3月果然临盆,产1男婴。
??按 :患者一派少阴真火虚衰、肾阳不振、水气四泛之证,故白带清稀而多,肢冷肌悸、心悸便溏。据“月经周期前半月为阴,后半月为阳”(赵松泉语)的理论,可把基础体温低水平单向诊为阳气不振的潜症。据脉症投真武汤,重用附、术,并加自灸水分穴,得致天明日丽阴霾尽化而大奏功。笔者认为腹证不仅是选方的依据,其所在部位亦是针灸治疗的重要位置。
??日本汉方家矢数道名在《汉方处方解证》中说:“汉方医学的特点就是‘随证治疗’因而可称之为‘证候学’或‘方证相对医学’甚至可称之为‘处方学’,证候的诊断直接与处方相联系,‘诊断即治疗’,故‘证’即是‘方’。”在治疗此案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患者的主要脉症与《伤寒论》中的少阴病的“心下悸,头眩,身目瞬动”,及“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真武汤主之”环环相扣,条文基本反映出一方证辨证的证候学、病态学、药物学与治疗学的关系。故依证投方,而获功效。
??
??七、厥阴病(闭经、不孕症)
??章某,32岁,1984年2月10日初诊。已婚5年未孕,初潮18岁,月经一直衍期,3-4月一行,近8个月一直闭经,基温单向,西医诊为继发性闭经(原因待查)。面色淡青不华,少腹冷痛,形寒肢冷,唇周干燥,手足心皲裂而寒冷、大便溏细,白带量多而清稀,脉沉紧,舌质淡暗苔白厚而腻。腹诊:下腹部胀满,按之松软如棉,无肿块。经络按诊:腰俞穴处有压痛。证属厥阴病,肝经气血凝阻,阳气失宣。予以温经汤:当归、半夏、麦冬各10g,党参15g,阿胶10g(烊),丹皮、川芎、桂枝各6g,甘草2g,吴萸1.5g,干姜3g。并每隔1周,在腰俞穴压痛处刺血拔罐1次。经如此治疗50天后,基温双相,出现排卵征象,后再续服原方加定期刺血,终于1984年6月妊娠,后顺产1男婴。
??按 :厥阴病的病机特点是阴阳顺逆、阴阳消长、阴阳错杂,其中还涉及肝气的疏泄以及相应的血证。厥阴病中的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皆以当归命名汤方,则厥阴多病血证的特点卓然可见。温经汤由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加减化裁而成。载《金匮?妇人杂病门》,主治“小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口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至期不来”,是仲景用以“养血温经”的良方。腹诊以少腹冷痛,胀满,按之无力及无肿块为目标。此案方证相符,故经汛自调而有孕。闭经一病,查腰骶部常有敏感压痛点,特别是腰俞、腰阳关、十七椎下(日人称之为上仙穴)等处穴位更是明显多见,如能在这些穴点加予刺血拔罐,则获效宏。
??月经与“肝藏血”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一藏一疏,一出一入均由厥阴主事。如虚寒内生,冰伏血海,常见宫寒不孕,带清稀冷,所以金代医家刘完素倡导“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
2010-09-03 11:12
  • 投票 4
  • 收藏 23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mazb 编辑于 2011-02-17 22:41
  • • 丁香热议——帮患者清创缝合一个小时,家属问我缝了多少针?
楼主 任之堂主人
任之堂主人
中医科

丁香园荣誉版主

  • 380
    积分
  • 2960
    得票
  • 2553
    丁当
    热
  • 2楼
我先抛砖。
本人治疗不孕症,大约十余例,成功十例左右,效果最好也最神奇的是结婚八年未孕,服用三剂药后,竟然怀孕生子,这其中病机,个人体会最深刻的散是:宫寒证。
大多不孕症,都存在宫寒证,患者月经延迟,颜色偏黑,经期小腹发凉,疼痛......
治疗时通过温补肾阳,暖宫散寒,活血化瘀,多常能获效。
药物选择:附子、小茴香、艾叶、紫石英、红藤、桃仁、红花、延胡索、香附子、当归等。
2010-09-02 23:33
  • 投票 3
  • 收藏 8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甲型H1N1流感肺炎MSCT的表现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