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精品栏目
    微话题
    微访谈
    病例挑战
  • 找人
    查找好友
    认证专家
    专家主页
    机构主页
    可能感兴趣
  • 随便看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2 | 主题:456666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人文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原创】我的师父 [精华]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 图片模式
楼主 dhy515
dhy515
常驻站友

  • 1
    积分
  • 57
    得票
  • 193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9年零313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再过几天就是师父去世十年的祭日了。回想起来,和师父的缘分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沧州市第二医院工作,姑父是当时卫生局的副局长,是一个老古董式的人物。他问我:“你想去什么科啊?”“我想去骨科,这医院骨科最好,断指再植,全省第一。”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姑父沉默不语,我渐渐紧张起来,低声问:“您觉得哪里合适啊?”等了许久,他回答:“你不是学中医的吗,去中医外科吧。我再给你介绍个师父。”我当时的心情只能用“无奈”来形容,鬼才知道什么是中医外科,只是胳膊拗不过大腿,有什么办法呢,先去混混再想办法吧。
去了才知道,所谓的中医外科竟然只有两个人——主任沈大夫,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看上去非常热情的人,据说在当地颇有名气;而另一个科室成员就是我了。沈大夫每天治的都是一些奇形怪状恶心兮兮的伤口。我暗暗地骂姑父的脑子进水了,把我放在这么一个地方,真是叫天不灵呼地不应啊!好在沈大夫并不让我做什么具体的工作,当然他也从不教我什么。而我呢,则乐得清闲,反正奖金不少拿,而最关键的是我丝毫也没有在这长久地干下去的意思。于是每天只是和沈大夫以及病人们海侃。逐渐地从大家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沈大夫和沧州关氏外科的渊源,时间一久,资料积累的多了,这些片段的印象就贯穿了起来,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原来沈大夫的师父叫关文兴,是沧州关氏外科的传人。传说创立关氏中医外科的人被叫做关瘸子,原本是一个鞋匠,大概是钉鞋的业务并不过关,结果纳鞋底的锥子扎在大腿上,感染成骨髓炎,求医无效,变成了瘸子。悲愤之下,开始立志学医,苦读中医外科古籍,并四处求教,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亲朋好友街坊四邻有外科疾病求治,应手而验,于是名声远播,并最终被冠以关氏外科的称号。而关文兴先生则是关氏外科的中兴人物了。由于祖辈弃鞋从医,家境逐渐宽裕起来,小时候读过几年书。日本侵华期间他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看到鬼子调戏妇女,一怒之下用铁锹打伤了两个日本兵。万幸的是以残暴著称的鬼子并没有杀他,只是把他暴打了一顿然后关进了大牢,一直到抗战胜利才被放出来。书是读不成了,于是继承家学。不过早年的书总算没有白读,使得他的思维与视野较先辈更为开阔,对祖传的外科进行了修订与拓展。直到他为止,关氏外科在沧州已是家喻户晓,据传著名的四妙勇安汤就是他们的经验方。解放后,他被沧州二院邀请到医院工作,成为了正式的职工。在医院工作期间,收了沈大夫做徒弟。几年后,沈大夫出了师,不知道什么缘故,关文兴便向医院辞了职,自己开了间诊所。在沈大夫的口中,关老师是个性格非常暴躁的人,他说在从师期间,老师稍不如意便会拳脚相加,他带过几个徒弟都中途跑掉了。
我对中医外科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只是从传说中觉得关文兴这个人很有意思,至少他有胆量和拿*的鬼子打架,单凭这一点就很值得认识一下了。刚有了这个念头,沈大夫就跑来告诉我,说医院让我去天津中医研究院进修。哈!这对我倒是个喜讯!至少可以暂时脱离这郁闷的环境了,但择机拜会关老师一事也被搁置下来。
这一去就是一年的时间,回来后,早就把这些事统统抛在脑后了。慢慢地我和医院各科室的人也都熟悉了,暗地里准备科室调动的事。没想到事情刚刚有了眉目,已经退休的姑父竟然又跑到科室,兴冲冲地告诉我:“我不是说过给你介绍师父吗,他已经同意了。”“什么师父?不是沈大夫吗?”我支吾着。“你应该知道关氏外科了吧,关文兴老师同意收你做徒弟了。”“是吗?…………!”我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姑父蓄谋已久的一个阴谋中,他简直就像岳不群一样阴险。以前我曾经向沈大夫打听过姑父和关文兴的关系,据沈大夫说姑父任职期间对中医的继承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基层医院中医几乎绝迹了,只有关氏中医外科还在苦苦独立支撑。再者姑父和关老师的脾气秉性极其相似,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这是什么长辈啊!竟然会为了自己的交情便牺牲了我的前途和一生的幸福。”我咬牙切齿地想。
心中纵然有千般的不情愿,但是碍于姑父的面子,只得跟着他去了关老师的诊所。没想到这个传说中的传奇人物看上去与其说像一个医生不如说更像一个农民,70岁左右的年龄,将近一米八的个子,骨骼粗粗壮壮,脸上棱角分明。穿着浅灰色的粗布上衣,蓝色的粗布裤子,已经漂洗地很多地方退了颜色,衣服是旧了些,但相当整洁。谈起话来发现,他并不似沈大夫形容得那么固执暴躁,反而在言谈举止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浓浓的书生气。客套一番后,他说:“这件事王局长和我说了很久,你愿意学吗?”“我……愿意。”已经到了这一步,我还能说什么呢,打落牙齿和血吞吧!于是姑父做见证人,请来三位师兄,给师父师娘磕了三个头,就算是入门了。我觉得这一切都很新鲜,也很好笑,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一套,我倒要看看他能教我什么,好歹我也是个大学本科生啊!拜师仪式结束后,关老师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我还以为是《九阴真经》之类的秘籍,心中充满好奇,郑重其事地双手接过,打开一看,竟然是《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里面很多条文被勾勾画画做了标记,师父说:“你去背这本书里面划圈的部分,下周过来我检查一下进度。”真搞不懂他这是什么意思!我是大学毕业,难道还要背这东西吗?可转念一想,难不成这是老先生在考验我?我本来就没想学,还不是你们逼我来的。唉……让我背就背吧,顺从一下老人家的意思,全当敬老了。谁让我摊上这么个姑父呢!
《医宗金鉴》的口诀把病证都统在一起,写的非常生涩,难以朗朗上口。而且理法方药的路数不清晰,方药驳杂,和我们教科书里面记载的出入很大,背诵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一周下来也没能背过几个歌诀。于是我心里想:随他吧,最好快点把我赶出山门。
很快到了周末,一大早,我就赶到师父那里。这时,他的诊所门口已经挤满了病人,和沈大夫的一样,也尽是些烂兮兮的伤口,什么痈疽疔毒、伤口感染、乳房病、皮肤病、脉管炎、骨髓炎等。师傅让我坐在对面,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诊病,好不容易挨到他看完了所有病人,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他把我带到诊所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吃饭,叫了一盘家常豆腐和一碟苜蓿肉。等着上菜的光景,他问起我背诵的情况,我磕磕绊绊地背了几首,嗫喏的不敢抬头看他。本以为他会像沈大夫说的那样雷霆震怒,没想到他说:“你能这样已经不错了,我还以为你不会背呢。以前我也带过几个大学生,没有一个能坚持的。”听了他这话,我心里酸酸的,也很汗颜。在吃饭的时候他开始逐一纠正我背诵错误的地方,结合着疾病讲方义和方药,讲药物的剂量和调整方法,同学校里老师的讲课方式大相径庭。但当时我想的是:事已至此,姑且学下去吧,大学才五年,在这能学多久啊!
此后,他给我规定了背诵进度,每周去他诊所一到两次,有病人的时候就讲疾病的诊疗思路和用药心得,半年后临证的时候师傅会让我先开方子,然后再帮我逐一地修改。没有病人的时候就传授我外科剂型的配置。用了一年的时间我终于掌握了各种传统剂型的制作和应用,对几个方剂和一些中药的应用有了切身的体会。
在师徒关系上,师父依然守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传下来的老理儿——三节两寿。每逢年节、端午节、八月节和师父师母的生日徒弟要看望师父,一般就是买上一些水果或者糕点,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吃顿家常饭。其他时间的师父一概不收礼,已经买好的东西他也一定要你拿回去送给自己的父母,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每次跟他出诊,都要留在家里吃饭。回想起来,第一次和师父去饭店吃饭,也是最后一次了。师父虽然收入不少,但是生活非常节俭,饭菜很简单,但是每逢我来的时候师母都会另加一盘炒鸡蛋或是其他的荤菜。
接触了很久,我丝毫没发现师父像沈大夫说的那么脾气暴躁,相反他对病人非常的耐心细致,对我也是客客气气,这让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记名弟子。直到有一次他收治了一个腰椎结核的病人,这个病人做过了手术,可是伤口将近两年的时间仍然流脓不止,为了治病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光了,大医院是不能去了,而且大医院的医生也不愿意再收他。这才由别人介绍到师父这里,探查的时候发现他的窦道从腹股沟直接贯穿到腰部。经过师父几个月内服外治的调理,终于收了口。或许是人穷志短吧,这个人从不提诊金药费的事,甚至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但是仍然每周厚着脸皮来取药。我最憎恶的就是那些贪图小利和忘恩负义的人,一次当着师父和很多病人的面委婉地讽刺了他几句,这个病人什么都没说,红着脸低头走了。没想到师父却为此事大为光火,意思是只要病人求治,无论贫富贵贱均应一视同仁,必要尽心竭力。这是我第一次被他骂。我嘴上唯唯诺诺,心里想的却是现在是经济社会了,你那套农业社会的做法早就过时了。
拜师的第二年春天,不知道什么缘故,师傅关闭了诊所。在他和姑父的交谈中听到好像国家**了一部什么法规,是关于医师执业的问题。我很不以为然,心想:“您都搞了一辈子中医外科了,病人又那么多,难道还会有人不让您搞不成。就算是在家里,也照样会有人找您看病啊。再说上面对这样的人总会有政策照顾的。”可意料之外的是政策归政策,实行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虽然姑父为他四处奔走,可毕竟是退了休,能力非常有限,最后的结果就是卫生管理部门坚持要他去参加一个考试。而我因为是本科毕业,而且参加工作有几年了,归于免试的一类。然而他始终没有当面向我说这些问题,否则由我去替他考试想必是手到擒来的。
诊所是关了,但上门找他看病的人仍是络绎不绝,只是从此他坚决不收任何费用了,出于感激很多病人会送些烟酒做酬金!只是烟酒怎能当饭吃呢。我能明显得感觉到原本节俭的生活真的变得拮据起来。有一次一个病人硬塞给他几百块钱,正在推让时,却恰恰被我看到了,他涨红了脸看着我,窘促地搓着两只大手。我想他总是把我当做外人,看病收费天经地义,总不能自己再往里面搭药钱吧。现在想起,我怎么能理解他那时的心情呢,自幼衣食无忧的我更丝毫不懂得生活的艰辛。
师傅从不懂得请客送礼,就算懂依老人家的性格想必也不会那么去做,外面的事情全是姑父在替他奔走,他就在家里这么苦等,他一直相信终于有一天能领到医师执照,终于有一天诊所会再次开张……!我仍然每周去一次,除了背诵以外,临走的时候他会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他自己总结的一些方子,而我回去后就顺手塞到什么地方了。
到了年底的一天,沈大夫忽然告诉我:“刚才师母打电话来,师父查出了肺癌,住在中心医院了,我们去看看。”我们一起赶到中心医院,居然看到师父坐在床上正和他儿子争执。他儿子对我们说:“他坚持要回家,不治了,你们劝劝他。”我们还没说话,师父就站起来,自己朝门外走,沈大夫去拉他,被他一挣,甩了个趔趄,老人自己走回家了。我终于相信沈大夫的话了!师父的决定的事,谁也没办法改变的。
或许是怕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也或者是对诊所的再次开张丧失了信心,他当时的想法已不可得知了。但我知道师父已经放弃了生的信念,他的病情恶化的非常快。到了第二年年初,老人病危了。我们几个师兄弟和他的儿子轮流去照顾。他的神志一直是清醒的,我去的时候看不到他有丝毫痛苦的表情,而且每次都会把提前写好的东西交给我。师父离世的时候我并不在场,料理后事的时候,师母给了我一个信封,说这是他临终前交代留给你的。我打开信封,里面是半张稿纸,纸上画的是治疗脱疽的内外七星针法。
直到师父离世,我的《外科心法要诀》也只背了一半,此后到上海读硕读博,到北京工作,虽然一直想背完它,算是对师父的交代,可是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个心愿也没有完成。但是在这些年的临床中,仅仅半本书的功底也让我受益良多了。现在,每次我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也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真的想搞中医,先要背一本书”。
若是依照现在的评价标准来讲师父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因为他直到死也没能领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没能成为一个正式的中医师。但在他的病人眼中,在那些曾获助于他的人们眼中,他是一个最好的医生,一个最纯粹的医生。而在我的眼中,师父则是一个引领我迈入中医外科之门的良师,是一个值得我永远感激和怀念的谆谆长者。
师父十周年的祭日快到了,写下这段经历,聊表惭愧之情,以寄追思之意吧!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10-02-03 00:30 浏览 : 16757 回复 : 157
  • 投票 37
  • 收藏 56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开心豆爸 编辑于 2012-11-16 10:01
  • • 丁香热议——卫生院的真实情况,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晶体
晶体
常驻站友

  • 5
    积分
  • 114
    得票
  • 214
    丁当
  • 19楼
我爷爷不会中医,但有几个偏方,其中就有一个是治疗骨髓炎的,治疗很多例。刚刚开始时免费的,后来只收取60元一付药,最多的好像就吃了4付。现在也是60元一付,那个药做起来很费劲。刚开始我很想不通,现在我能理解了。
我很替楼主高兴,你可以有个师傅,我现在自学中医,不懂的时候就反复的读或是参考别的资料。希望中医能够散发出它应有的光辉。
2010-02-21 20:07
  • 投票 4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数据显示十万澳大利亚人不知自己已感染乙肝
本科2009
本科2009
常驻站友

  • 4
    积分
  • 7
    得票
  • 146
    丁当
  • 2楼
字真小,不过情真意切
2010-02-03 01:50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投票活动)认识典型心电图(三)
开心豆爸
开心豆爸
中医药研究院

丁香园版主

  • 182
    积分
  • 1341
    得票
  • 974
    丁当
  • 3楼
dhy515
是一个值得我永远感激和怀念的谆谆长者。
师父十周年的祭日快到了,写下这段经历,聊表惭愧之情,以寄追思之意吧!


致敬
2010-02-03 08:37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医生,明天手术了,这些药还继续吃吗?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