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找人
    查找好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54 | 主题:481409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从临床病例看中西医治疗之差别》 [病例帖]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楼主 sanshi
sanshi
神经外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70
    积分
  • 476
    得票
  • 788
    丁当
  • +1 积分
  • 1楼
这个帖子发布于16年零157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下面文章辞气可能稍嫌直露,不过意思很令人畅快,深思。。。

《从临床病例看中西医治疗之差别》
作者:杏林箫客
  
   西医最牛B的是什么?抗生素、手术、激素。中医太老土,根本就没有这些玩意儿,又怎么能治病呢?
  
  
  
   一、狂犬病医案
  
  
黄道六医案:1956年8月,余在某某县人民医院搞中医药治疗“乙脑”试点,该县某区转来一狂犬病人,不能见水,喝水时要用毛巾遮目,方可饮下,病情十分严重,院领导召集全院医务人员会议,并邀余参加,讨论治疗方案。西医称狂犬疫苗早巳用过,效果不显,别无良法。征询余之意见,爰书《金匮》下瘀血汤方,嘱即配服。翌日晨,果下恶物甚多,怕水尚未尽除,嘱继续配服原方,恶物下尽,病亦霍然。下瘀血汤配制和服用方法如下。
   处方:生大黄9克,桃仁7粒(去皮尖),地鳖虫7只(活去足,酒醉死)。
  
配制和服法:上3味共研细末,加白蜜9克,陈酒1碗,煎至七分,连滓服之。如不能饮酒者,用水对和,小儿减半,孕妇不忌。空腹服此药后,别设粪桶1只,以验大小便,大便必有恶物如鱼肠猪肝色者,小便如苏木汁者,如此数次后,大小便如常。不拘剂数,要服至大小便无恶物为度,不可中止,如留有余毒,则有再发之虞。如服后大小便正常而无恶物者,非狂犬病也。愈后不禁忌。余用本方治疗狂犬病多例,屡试屡验。

   (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2):41)
  
按语:黄氏用本方治狂犬病多例,屡试屡验,可见狂犬病从血分治疗,用活血逐瘀法为一有效途径。此外,本方配制和服法也值得学习,以应临证不时之需。
  
  
  
————到此时此刻为止,西医治疗狂犬病发作时的死亡率是多少?答曰:100%。狂犬病患者发作后,医院所谓的治疗,其实是监控,直到患者死亡,使之不伤及他人!
  
————————————————————————————————————
   毒蛇咬伤病例
  
  
   病例一 张X
X,男,40岁,农民。因毒蛇咬伤右足背部12小时,于1977年9月12日下午6时人某职工医院住院。自述于9月12日上午6时在山间走路,被“五步蛇”咬伤左足背部,当时立即将蛇打死,用辣蓼搓洗伤口,伤口出血不止,继则局部红肿,至中午12时,红肿蔓延至股部。患者惶恐,乃由其妻将其送院治疗。人院时神志清楚,左下肢红肿,疼痛剧烈,皮肤出现瘀斑。伤口出血不止,并出现吐血、便血、尿血。
   [检查]
患者足背部有齿痕2个,并从齿痕口溢血,其周围有水疱。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小便化验,红细胞++/HP,蛋白+。脉弦滑,舌红苔黄。
   [诊断] 中医:毒蛇咬伤。 西医:毒蛇咬伤。
   [中医辨证]
火毒。火毒蛇伤多伤血脉,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剧烈,伤口出血不止,皮肤出现瘀斑,兼见吐血、便血、尿血。脉弦滑,舌红苔黄乃火毒炽盛之证。
   [治则] 泻火解毒活血。西医对症处理。
   [处方]
细辛5g,白芷15g,大黄10g,雄黄0.3g(分3次吞服),半边莲30g,早莲草30g,蚤休30g,白花蛇舌草30,五灵脂10
6剂,水煎服,日夜各1剂。将伤口作十字形切开,并拔火罐,吸出毒血。外用鲜早莲草、鲜半边莲、蚤休鲜根共捣烂,敷伤口周围。辅用5%葡萄糖盐水1000ml加维生素C3g、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9月15日复诊。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伤肢肿胀明显减退,伤口出血减少。但仍呕血、便血、尿血,皮肤瘀斑未退。脉弦滑,舌红苔黄。效不更方,内服、外敷药同前,每日1剂。西药续前。
  
9月19日再诊。患者住院7天,共服药10剂。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伤肢肿胀消退,伤口逐渐愈合,呕血、便血、尿血止,但皮肤尚留瘢痕。血色素60s/Lo血液化验正常。粪、尿检查正常。嘱带原方5剂出院,水煎服,每日1剂。嘱加强营养。
  
  
   ————咦!没有抗蛇毒血清也能搞定?天方夜谭吧!不信!不信!一百个不信!
  
还记得季德胜蛇药吗?季德胜解放前是个耍蛇的艺人,他的蛇药治毒蛇咬伤,效果显著。政府为了动员他献出秘方,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终于感动了他。
—————————————————————————————————————
  
   手术后发热
  
  
王某,男,21岁。1987年3月1日初诊。反复高热8个月。患者于1986年5月以右季肋痛入某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总胆管囊肿,同年6月1日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C.经用抗生素热退。间隔10余日又高烧,复用抗生素,持续1周热退。嗣后每间隔2周左右必发热,体温39.5~40C,持续3~5天,发作时用解热药,汗出热即退,有时不服药,热亦能退。经数家医院系统检查皆未能确诊,一直迁延不愈,遂来我院门诊求治。
  
  
据云本年1月至2月末两个月期间共发烧4次,体温均高达40C,发烧之间先有脊背发凉恶寒,随后约1小时即发热,微有恶心、头昏痛、周身肢节酸困乏力,观其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脉象沉而有力。据脉证分析,当属伏邪为病,伏邪郁于少阳,欲达不能达,病位在太少两经,治疗宜透邪外出,用柴胡桂枝汤合银翘散化裁。处方:柴胡25克、桂枝15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党参20克、白芍15克、银花50克、连翘3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青蒿2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l剂。
  
服药10剂,自诉距前次发热16天,即本月13日发热1次,从中午开始体温升高,最高达38.8C,至晚7时热即退,舌苔白较厚,脉象浮滑。患者虽仍发热但体温已有下降趋势,发热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舌苔白厚及脉见浮象,均说明伏邪已部分外透。仍宗前方加减。处方:柴胡25克、桂枝15克、黄芩15克、白芍20克、党参20克、甘草1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青蒿25克、常山15克、半夏15克、草果仁10克、生姜15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服上方19剂,此间于3月20日下午13时许自觉身热,测体温37.2℃,至20时体温36.5C。4月11日晚19时又觉身热,体温37.0~38.2℃,至零点周身汗出,体温36C。周身酸困乏力及头昏痛症状已消失,舌苔白腻,脉滑。此为伏邪大部外达佳兆,仍宗前方化裁,继服以除余邪。处方:柴胡25克、黄芩15克、桂枝15克、半夏15克、党参20克、白芍15克、银花30克、连翘20克、青蒿20克、常山15克、草果仁10克、川朴10克、生姜15克、红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服上方20剂,自4月11日发热退后已40余日未发热。病人饮食增加,精神好转,体重增加2千克,舌润薄苔,脉缓。嘱停药观察。半年后随访,病人停服中药后一直未发热,病已痊愈。
  
  
   ————看来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中医药也不是无能的!别以为“死了张屠夫,我就只能就吃带毛猪”!
  
  • 邀请讨论
  •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换一换
2004-08-24 19:25 浏览 : 3017 回复 : 4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突发!传闻浙一有人投炸弹了,4人受伤
楼主 sanshi
sanshi
神经外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70
    积分
  • 476
    得票
  • 788
    丁当
  • 2楼
肺结核兼外感
  
  
  
陶某,女,19岁。1994年1月26日初诊。病者素体健康,于]993年11月25日觉周身不适,继则发烧,用退热药不解,入某医院经胸部X线摄片发现胸腔大量积液,右肺上野大片絮状阴影,边缘模糊,轮廓不清,化验:血白细胞22X109/L。转入结核病院诊断为肺结核并发感染。经用抗结核药及先锋霉素Ⅵ、环丙沙星、菌必治等多种抗生素治疗,经X线复查胸腔积液已消失,结核病变亦有好转,但高热不退,午后尤重,高达42℃,曾服牛黄安宫丸30粒及中药汤剂热亦未退。经专家会诊谓已形成千酪样肺炎,病势险恶。1月26日邀余会诊,病人神志清,但极度衰惫,体力不支,咳嗽痰稠难出,时咳黄痰,未咯血。发热以午后加重,高达40C左右,用解热药可汗出热解,但旋又发热,身无汗,如此情况已历70天不解,口渴,舌苔薄白少津,脉象洪数。综上分析,辨证为外邪入里化热郁而不解,耗伤肺阴,气阴两虚,邪热炽盛,邪盛正虚。宜清热疏解外邪为主,益气阴润肺为辅治疗。处方:西洋参15克、生石膏200克(砸碎)、柴胡20克、青蒿25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玄参20克、沙参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50克、银花30克、桑皮15克、桔梗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第1剂后,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9℃,持续5~6小时,服第3剂后,一昼夜未发热,至凌晨4时又有低热,体温37.4℃,持续约2小时周身自汗热退,舌苔白仍少津,脉仍数但无洪象。综合服药3天情况,为邪热渐解,气阴渐复之佳兆,病有好转,嘱按原方继服,日服3次,即每日服药1剂半。连服6剂后,已4天未发热,体温36.8C左右。患者自诉周身舒适,不断微汗,食欲及精神俱佳,咳嗽大减,痰不粘,易咳出,痰量减少,未见黄痰,脉象虚数,舌苔白仍少津。血白细胞9X10’几。脉证分析此邪热已除十之七八,肺气阴亦大复,仍以上方化裁,处方:西洋参15克、生石膏200克、柴胡20克、青蒿30克、银花30克、黄芩15克、川贝15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沙参20克、百合20克、桑皮15克、马兜铃15克、杷叶15克、鱼腥草30克、甘草15克,水煎服。1日2次,每日1剂。
  
  
连服上方20剂,体温一直保持在36.5~36.8C之间。咳嗽大减已无痰,全身较前有力,食欲精神俱佳,大便正常,能下床在室内活动,舌苔薄白稍润,脉象滑。此邪热已除,气阴仍亏耗,治疗宜益气养阴清热润肺法。处方:西洋参15克、百合20克、生地20克、龟板20克、玄参20克、青蒿20克、沙参20克、五味子15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20克、黄芩15克、川贝¨克、知母15克、麦冬15克、生石膏70克、甘草15克。水煎服,1日2次,每日1剂。
  
  
病人已不发热,食欲精神进一步好转,体力增强,轻微咳嗽,舌苔白转润。胸部X线摄片未见胸水,右肺上野阴影轮廓清晰。邪热已除,前方减生石膏,加桑皮15克、紫菀15克、生山药20克,以进一步养肺阴清肺热,巩固疗效。
  
  
按:本案肺结核并发感染,高热70天不退,病情危重。中医根据其壮热口渴,舌红苔白少津,脉象洪数,结合病程诊断及辨证,
  
2004-08-24 19:2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想换工作,请网友给下建议
楼主 sanshi
sanshi
神经外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70
    积分
  • 476
    得票
  • 788
    丁当
  • 3楼
肺痨(肺结核)
  
   刘X X,男,37岁,1986年7月16日初诊。
   患者有“肺结核”病史,长期服用抗痨西药“雷米封”、“利福平”等,效不显。今来就诊。
   证见
形体消瘦,干咳频作,气短声怯,疲乏无力,胸闷隐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弱而数。证届肺痨之气阴两虚,治以补气益肺,滋阴清热,止咳。处方:
   黄芪15g 沙参12g 百合12g 生地12g 贝母9g 知母12g 桑皮12g 地骨皮12g 瓜蒌20g
百部15g 甘草6g 白头翁24g 杏仁12g(去皮尖) 六剂,水煎服,
   药后诸证有所减轻,守此方服用约三个月,患者形体较前壮实,精神好转,声音较前洪亮,余证消失。
  
   按
白头翁性味苦寒,人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临床用以治疗痢疾。亦用于治疗瘰痨、肺痨、流痰等现代医学确诊为结核病者,每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往往收到比原方更好的疗效。且白头翁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煎剂对多种杆菌有抑制作用。
  
  
  
   肺痨(浸润型肺结核)
  
   张X
X,女,42岁,住西安某部队医院护士.1968年9月12日初诊:咳嗽伴疲乏、身体消瘦10年.患者10年前开始咳嗽,身困乏力,纳差,潮热,经x片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十年来,治未间断,初用西药抗痨药物,尚有小效,继之效差,后多种抗痨药物联合应用,亦毫无起色,数经复查,病无好转,且有发展趋势,浸润病灶渐向周边扩展,漫延,身体日益消瘦,气短乏力,难以时痛,经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效差,精神日益困钝,遂来求治.察其面色皑白,少气懒言,头昏倦怠,咳嗽痰少,食纳欠佳,
日仅进食二、三两,并常胸闷,偶而左胸部刺痛,声音低沉,脉细缓,舌淡红而暗,苔白薄.证属痨瘵及胸痹,初从痨瘵一般治法人手,服药十多剂乏效,且食纳更减。细思此病虽侧重于肺,但其脾胃素弱,病机症结在于土不生金,故单从肺治难以取效,遂改用补土生金,佐以化瘀宽胸之法.
  
   处方:白晒参6克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6克 陈皮9克 黄芪18克
   百合15克 丹参18克 川芎9克 薤白12克苏梗12克 水煎服.
  
  
守法服用一月余脾气渐旺,食欲递增,胸痛未作。宗原方出入加减,共服药半年,食欲复常,精神渐振,各证消退。乃停服汤剂,改用黄芪鳖甲散化裁,制成蜜丸,坚持常服.又半年,
自觉已无明显不适,气力转佳,复查胸部X线片,肺结核病灶已钙化,心电图大致正常,脉转弦滑;病遂告愈。
  
  
按:肺结核一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西医抗痨药物简便、效捷,对斯病的防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疗此,虽早有所载,然因其服用不便,尤其是长期服用,患者更难坚持,加之近年来中草药药理研究,在这方面进展有限,以至有人误认为中医药难治结核,即使中医工作者,持此观点者亦不乏其人,一见此疾,即拒医辞治,或不详加辨证,敷衍投药,消极应付.其实,从大量的临床观察看,西药疗此亦非尽如人愿,或病菌耐药,或坚持工作,即病休居家,今已五载.近一年来,又增胸闷因抗痨药物的毒性反应,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后,每每出现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纳差厌食等严重的毒性反应,有的入束手而至危殆,有的人则转请中医诊疗.此时,若医者能够仔细辨证,从整体出发,据证选药,收效往往佳良。中医药对结核的疗效,通过数十年的观察,作用较好,有时甚至不亚于西药,如黄连、丹参、猫爪草、秦艽等,其抗痨杀菌作用亦不逊色,在整体调理的基础上随证加用,其效可嘉.他如我院近年所研制的抗骨结核纯中药制剂“骨痨敌”治疗骨结核,疗效可靠,差少毒性,享誉全国,均说明中医治疗结核病的功效不容忽视。
  
  
本案所载的患者亦为西医医务工作者,身罹结核10年,各种抗痨西药遍尝,甚至数种药物联合应用,病情亦未能控制,且有逐渐加重之势,接诊之后,初从痨瘵一般治法人手,病无起色,细析之,实缘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土不生金所致,故以四君子加陈皮、黄芪,补中健脾,以壮后天之本,佐以百合、丹参,养阴补血,化瘀抗痨,川芎,薤白、苏梗活血理气,化瘀宽胸,守法长期服用,脾胃渐健,纳食香而精微充,正气强壮,抗邪有力,虽未专事治肺,而肺金自壮,不唯痨瘵病除,胸痹也霍然而愈.
2004-08-24 19:34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每天鼻塞流涕,一年四季“感冒”,这是为什么呢
楼主 sanshi
sanshi
神经外科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 70
    积分
  • 476
    得票
  • 788
    丁当
  • 4楼
急性阑尾炎
  
   病例1 欧丽珍.初诊:1972年9月
   (病史)
患者于前1天下午1时许开始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曾呕吐2次,吐出物为食物.小便少。大便2天未解(既往无腹痛史.体健)。
   [检查]
体温38。目赤,舌红、苔黄.脉洪数;腹部右侧比左侧稍有抵抗,右下腹部压痛(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8.2X10/L 中性0.9.;林巴0.10。
   [辨证] 肠胃热滞。
   [治法] 清热解毒.通里行滞,
   [处方] 通里解毒汤加减:
  
   大黄10克(后下) 川朴6克 马齿苋l0克 崩大碗12克 丹皮10免 田基黄10克 桃仁10克
薏苡仁18克 败酱草12克 当归尾6克 金银花10克.水煎服。
  
  
服上药l剂后,泻下大便,腹痛减轻。查体温37L·,舌黄渐退,脉势转缓;腹部平软,右下腹轻度压痛.反跳痛(一);查血白细胞总数10.?X10’儿.中性0.75,淋巴0.25.再以前法加减.
  
   (处方) 马齿苋15克 崩大碗10克 丹皮10克 田基黄10克 桃仁10克 薏苡仁15克 败酱草12克
当归尾6乏 金银花10克。水煎服。
   服第2剂后,患者自觉腹痛消失.已无不舒。为了彻底清除瘀热,继服上方2剂而痊愈。
  
  
   —————噢!“才知道中医不用手术也能治阑尾炎”。
   ————其实,有待于你“才知道”还多着呢!
2004-08-24 19:35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广东省人民医院一胸外科80后医生猝死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引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