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首页
  • 我的丁香客
  • 精品栏目
    微话题
    微访谈
    病例挑战
  • 找人
    查找好友
    认证专家
    专家主页
    机构主页
    可能感兴趣
  • 随便看看
  • 更多
    丁香园
    丁香通
    丁香人才
    丁香会议
    丁香搜索
    丁香医生
    丁香无线
    丁香导航
    丁当铺
    文献求助
    医药数据库
    丁香诊所
    来问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

关注今日:21 | 主题:420728
论坛首页  >  中医讨论版   >  中医临床
  • 发帖
    每发1个新帖
    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 回帖

分享到:

  • 微信

    微信扫一扫

  • 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讨论】经典的中医临床一句话 [精华]

  • 只看楼主
  • 页码直达:
  • 直达末页
  • 图片模式
yanshoufeng
yanshoufeng
中医内科
铁杆站友

  • 15
    积分
  • 86
    得票
  • 315
    丁当
  • +1 积分
  • 526楼
用药古人名言
1.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2.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3.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4.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清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5.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清汪昂《医方集解》--------
6.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清汪昂《医方集解》--------
7.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8.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9.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清张聿青《张聿青医案》--------
10.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清王旭高《医学当言》------- 凡
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2014-07-13 12:13
  • 投票 1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造影剂肾病,存在 or 不存在?
yanshoufeng
yanshoufeng
中医内科
铁杆站友

  • 15
    积分
  • 86
    得票
  • 315
    丁当
  • +1 丁当
  • 527楼
肝者罢极之本
肝为将军之官
肝主谋虑
肝藏血
肝主一身之里 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肝受血而能视
肝之精为黑眼
肝得血则筋舒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膝为筋之府
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脉络子舌本
肝脉络阴器
肝与胆为表里
肝为刚脏
肝主升人身左升属肝
肝喜条达
肝属木木生火
肝为风脏 肝主风
肝脉行身之两旁。胁为肝之分野
肝司疏泄
肝藏魂
卧则血归于肝
冲脉属于肝肾
肝在志为怒
青色属肝
酸味入肝
肝主春
肝脉弦
筋者肝之合,膝为筋之府。
睾丸者筋之所聚,
肝为营之源
泪为肝之液
心
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生血 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主脉,其华在面
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味
心藏神
心为火脏心属火火生土
赤色属心
心在志为喜
心与小肠为表里。心之腑为小肠
苦味入心
心主言
心之脉系于舌本
心恶热
夏气通于心
汗为心之液
脾
脾为后天之本
脾统血
脾主一身肌肉
脾主四肢其荣在唇
脾为胃行其津液
脾开窍于口连舌本散舌下
脾和则口能知谷味
脾主运化
脾阳宜动动则能运
脾主眼胞
脾主鼻准
脾藏意
脾在志为思
脾为化生气血之脏
脾属土
土生万物
土生金
土为水之堤防
脾恶湿
脾为中气之本
脾与胃为表里
脾胃为资生之本
饮食乃气血之源
脾脉络舌傍
脾为营血之本
营为脾之源
黄色属脾
甘味入脾
大腹主脾
脾主长夏
脾旺四时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主五脏之气
涎为脾之液
肺
肺主一身之气
肺为气之主,
膻中者气之海
肺为清虚之脏
肺为娇脏
肺朝百脉
肺者气之本
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一身之表
肺合皮毛
肺开窍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
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五脏之华盖
肺属金
金生水
肺藏魄
肺主降气
肺主淸肃
肺主治节
人身右降属肺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肺寄养于脾
肺为声音之门户,肺主声
白色属肺
辛味入肺
肺喜宣泄
肺在志为忧
肺恶寒
涕为肺之液
肾
肾为作强之官
肾为先天之本
肾为元气之根本
肾主骨骨生髓
脑为髓海
齿为骨之余
颧为骨之本
肾藏锖精生气气生神
肾主纳气
肾为胃关
肾司二便
肾与膀胱为表里
腰为肾之府
胎脉系于肾
肾属水水生木
肝肾同源
肾在志为恐
肾开窍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左为肾,右为命门
肾为水火之脏,内寓真阴真阳
肾主五液,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
脊乃肾之道路
肾脉络舌本
肾脉发源于足跟
肾主闭藏,肾阳宜静,静则能藏
肾主蛰
肾为气之根。
肺肾为子母之脏
龙火起于肾,
黑色属肾
咸味入肾
肾水涵肝木
肾充则髓实
肾之精为瞳子
肾藏志
肾主五脏之精
肾恶燥
肾主一身之水
肾为水脏主津液
八脉属肾
唾为肾之液
肾为声音之根
肾其华在发
命门
命门为性命之根,精血之海,化生之源,脾胃之母.
命门总乎两肾
命门者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死生之窦。
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水道不行,脾胃无此,则不能腐熟水谷,五味不出;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谋虑不出;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二便闭;心无此则抻明昏而万事不能应
胆
胆为清净之府,内寄相火
胆主决断
肝胆同宫
十一脏取决于胆,气以胆壮,邪不能干.
胆脉络于耳
小肠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糟粕而出
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者津液之府 膀胱为水之导引
胃
平人常气禀于胃
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 、
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胃主纳谷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则生
胃为十二经之长 :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胃气旺则五脏受荫
胃主润宗筋而束骨利关节
水谷入胃,化生津液
口气通于胃
四肢禀气于胃
胃为阳土
胃喜和降
胃乃卫气之源
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
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
胃为中枢,升降阴阳
胃主六腑总司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
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三焦
三焦者决渎之官属膀胱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三焦者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
阴阳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
头为诸阳之会,足为至阴之部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无阳则阴无以化,无阴则阳无以生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阳互根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阳生阴长
阳化气,阴成形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阳气旺则五脏受荫
阳气者若天与日。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淸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阳能化气,气能化水、
2014-07-13 12:14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交大复试被刷了,院内调剂有名额,但是不要跨专业的,请问院间调剂还有希望吗?另如果调剂名额的信息,请告知我,感激不尽
yanshoufeng
yanshoufeng
中医内科
铁杆站友

  • 15
    积分
  • 86
    得票
  • 315
    丁当
  • 528楼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014-07-13 12:16
  • 投票
  • 收藏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痛惜!醉酒患者突然抢开救护车,导致护士被甩出车外重伤致死
yanshoufeng
yanshoufeng
中医内科
铁杆站友

  • 15
    积分
  • 86
    得票
  • 315
    丁当
  • 529楼
壮火食气 劳则耗气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血气少者属于心
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
气血亏损,腠理不固,外风引动内风 气虚不能托邪外出,血虚无以流通脉络 营血亏耗,不能营养经脉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 心气虚则悲,精血不足则恐 气泄则津枯,津祜则痰滞 新病在经(气)久病入络(血)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暴厥 清气在上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膑胀 血去则阴亏火旺,火旺则肝风暗动 气血不足则觉寒
发病于气,受病厂血 阳气痹阻则血行不畅
血倒行者因乎气,气逆则血溢
劳则气提于上,静则气陷于下
心郁化火,肝郁化气,气火扰动,血即上溢
静则病加,动则稍安,为气血郁阻
气泄中虚,最防客气入侵
左瘫属血虚,右痪属气虚
气不收纳则喘而汗出
血不足则大便燥而秘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气郁生痰,血虚生风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血虚生风,血燥则急
络虚则痛
气虚则倦怠无力,血亏则肝无所养
血虚之体,肝阳易升
气滞则血凝,
气郁则痞闷
血虚则发落
血不归肝则不卧
血不足,气有余,
有余便是火
血动则气亦动
气实者气粗而喘。
血实者血瘀而痛
气并于阳,血并阴,则为痉厥
气虚生痰、血滞成瘀
昼发属气,夜发属血
百病多生于气,
表虚为气散,里滞为气阻
气虚血脱,气足血固
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
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
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往来在皮肤之间。
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痒也。
血衰则发衰,
血热则发黄
血不行则结瘀成积。气不行则留饮凝痰
气去则阳衰,阳衰则寒从中生。
失血之后,瘀血留滞怍痛。
气虚则肩背寒,少气不足以息
血去过多,气必上逆。
病多一日则气虚一日。
童年泻血是饮食不调。
自觉冷者非真冷,恃气痹不通之象。 气虚不能传送,液耗不能濡润。
六气能使人失血,不独一火。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气弱则饮食酿痰, 气燥则淸窍不利,
两耳失聪 血去则肝虚,
怒火则木动,
卧则气闭而湿聚,醒则气行湿散
浊气不降则清津不升
脾胃不足,皆为血病 。
气血不足则经络失养
气滞则里急
气清则槔通,
气热则鼻塞
卧着肢节作痛是血中之气不行。
营血不足,络脉空虚,故诸痛俱怍。
血虚则麻,营虛则痠
诸痒为虚,血不荣也。
诸病多生于郁。
血不荣筋,寒湿下注阳明经络而成痹。喜怒忧恐,耗伤元气。
气分愤郁,嗳为不爽。血分耗夺,便为不通。
气虚则小便数,阴虚则小便难
气虚湿盛痰语而
气虚则不能化牛津液
痰湿则气阻,气阻则气滞
忐愿不遂,气郁生痰,扰及包络而成癫
症之由,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
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 气虚则血无以生,血虚则气无所附 肝虚则血病
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属肝,忧而动血 者属肺,思时动血者属脾,劳而动血者属 肾蓄血在上则善忘,在下则如狂.
血得热则妄行,得寒则凝
先痛而后肿者气伤血,
先肿而后痛者血伤气。
致呃之由总由气逆 渚失血后多令面黄 血气结聚,不町解散,其毒如蛊 血虚则肝燥,肝燥则多怒多惊 久病由气入血,痛势如刺,固定不移为有瘀血 痰涎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气盛上涌则喘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 行走多动筋 多言伤气
脉络中气血不和则痛 痛起肩胛是为络虚 血虚则风动,血着则不通 血虚则络痛
百病昼则増剧,夜则安静,是气病而血不病,
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血病而气不病 少壮寐而不寤者此血有馀而气不足,老人寤
而不寐者此气有馀而血不足 难产之人,多是气虚 诸痒为虚,血不荣也血出于心,断无成口之多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气脱者目不明,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
空虚 、
筋脉无血荣养则足痿脉挛,动则作痛,卧则抽 掣
暑必伤气 痰阻则气郁
卫
营气不足面色青,卫气不足面色黄 营虚生热,卫虚生寒
营气虛则不仁,卫气虛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
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营卫两虚者嘈杂动悸 卫气涩而不行则不仁
脉
冲任亏损则经事不通 冲任有病则乳汁不足 任脉湿热发为黄带 冲任虚损带下纯白 冲任气虛发为漏胞
任脉为病,其内苦急,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
下瘕聚 冲脉上冲犯胃为郁月事不以时,责之冲任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
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 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是督脉主病,从腹而上
者是冲任主病
督虚背脊痛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奇经八脉发源肝肾,肝肾伤八脉失养 冲脉生病,由少腹上冲,不得前后 “
疝属督任病 ’’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脊强为经气阻塞
阴躂为病,阳缓而阴急,阳嚆为病,阴绥而阳
;
久病饮食如常,非脏腑之病,乃由经络继及络
脏腑(五脏〉
大怒伤肝
大喜伤心
思虑伤脾
悲忧伤肺
惊恐伤肾
房劳伤肾
五脏之邪,惟虚则受之,实则不受;实者能传,虚则不传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腑病为背胀,脏病为腹满
肺虚则咳嗽
脾虚则便溏
心虚则脉细
肾虚则晨泄
肝虚则头眩
积者五脏所生,
聚者六腑所成
大饱伤脾
大怒逆气伤肝
强力举重久坐湿 地伤肾
形寒饮冷伤肺胃
忧愁思虑伤心
风雨寒暑伤形
恐惧不节伤志
肺病者喘息鼻张
肝病者目青
脾病者唇黄
心病者舌卷
肾病者颧与颜黑
暴喜伤阳
暴怒伤肝
穷思伤脾
极忧伤心
过悲伤肺
多恐伤肾
善惊伤胆
多食伤胃
醉饱入房伤精
竭力劳作伤中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皮槁毛落损肺
血液衰少损心
饮食不为肌肤损脾
筋缓不自收持损肝
骨痿不起于床损肾
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气愤郁皆属于肺
诸热瞀瘛皆属干火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热冲上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2014-07-13 12:19
  • 投票
  • 收藏 1
  • 打赏
  • 引用
  •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 新浪微博
    • 丁香客
    • 复制网址
  • 举报
    • 广告宣传推广
    •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其他
  • • 协和基础医学专业考博实录

关闭提示

需要2个丁当

丁香园旗下网站

  • 丁香园
  • 用药助手
  • 丁香通
  • 文献求助
  • 丁香人才
  • 丁香医生
  • 丁香导航
  • 丁香会议
  • 手机丁香园
  • 医药数据库

关于丁香园

  • 关于我们
  • 丁香园标志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加盟丁香园
  • 版权声明
  • 资格证书

官方链接

  • 丁香志
  • 丁香园新浪微博

Copyright 2000-2018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含BBS) (浙)-经营性-2017-0006 浙卫网审[2014] 40号
Web版 | 触屏版

引用回复